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前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制度需求。因此在农村金融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基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从制度供给的视角对这个过程得失进行研究,为未来制度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一些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概念和制度变迁理论,首先对交易成本的范畴和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制度会对交易费用和激励机制产生影响并改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相应的金融制度变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相关金融制度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其后,本文对1979-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和特征总结,并基于这个变迁过程对描述了制度变迁前后引起交易成本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数量关系变动,分析结果显示旨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变迁能够降低融资门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学界对交易成本的定义和测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为了减少争议,本文考虑建立交易成本的指标来间接估计交易成本的规模。经过指标预检验,最终本文确定了金融机构运行的交易成本和政府金融制度安排交易成本这两个综合指标,通过相应构成变量的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了两个指标的结果。随后用类似的方法计算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指数。本文进一步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变量对交易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同时对农村金融发展变量与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过低,金融机构运行相关的交易成本的规模还远没有达到起阻碍作用的程度;而政府相关的农村金融制度交易成本在2006年开始呈现下架趋势,这两者共同说明了未来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在数量和功能上的多样化,同时政府要逐步推进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