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通过“循环训练法则”和“局部集中训练法则”两种不同训练法则对上臂肌群训练后“耐力”、“爆发力”、“最大力量”、“臂围”、“屈伸肌比”指标的实验前后训练效果的比较,进而为日后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和借鉴。本研究共招募了20名受试者进行实验,在实验之前,首先有针对性的对上臂肌群屈肌和伸肌的训练动作进行筛选并做预实验,对受试者上臂肌群的围度、屈肌爆发力、伸肌爆发力、屈肌最大力量、伸肌最大力量、屈肌耐力、伸肌耐力进行了相关测试,取得一定的数据。在正式实验中,使用两种不同训练法则,对上臂肌群屈肌、伸肌的训练方式使用经过筛选和优化的训练动作,并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在10周的训练周期结束后,使用等速测试系统对上臂肌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在慢速测试60°/s的角速度测试下,功率值代表肌肉爆发力;在慢速60°/s的角速度测试下,峰力矩的值代表肌肉的最大力量;在快速测试180°/s的角速度下来测试肌肉耐力的大小。在实验后,记录实验相关指标的数据,使用SPSS数理统计法对受试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组内独立样本T检验与组间F检验的方差分析,显著性定为误差概率小于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误差概率小于0.01为差异非常显著性,误差概率小于0.001为差异高度显著性。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研究两种训练法则对上臂肌群训练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概念进行学习整理,总结学习了已经成熟的“韦德训练法则”的相关知识,上臂肌群的生理解剖方面知识以及对相关力量训练方面文献资料的积累;采用专家咨询法,深入了解各专家针对上臂肌群屈肌、伸肌训练,总结出比较合理的多个训练动作,并进行筛选、优化和整理;同时运用测试法和实验法把动作进行组合,按照运动训练学和人体力学基本原理安排受试者进行训练。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数据统计进行差异性比较。通过对受试者的上臂肌群的“耐力”、“爆发力”、“最大力量”、“屈伸肌(H/Q)比”、“臂围”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变化进行总结与分析,探究实验组(循环训练法则)与对照组(局部集中训练法则)指标的差异性,论证两种训练法则对上臂肌群的训练效果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验后得到的相关数据后得出结论:(1)“循环训练法则”与“局部集中训练法则”这两种训练法则对于提高上臂肌群的爆发力、最大力量、肌肉耐力、上臂围度都适用。(2)“循环训练法则”与“局部集中训练法则”这两种训练法则在上臂肌群训练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1)这两种训练法则在实验前后对上臂肌群的肌肉耐力均有提高,但两组实验相对比分析可得,“循环训练法则”的相关训练方案实施对上臂肌群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局部集中训练法则”。在提高上臂肌群的肌肉耐力方面,“循环训练法则”更适用。(2)两种训练法则在实验前后对上臂肌群的上臂围度均有提高,但两组实验相对比分析可得,“局部集中训练法则”实验效果明显优于“循环训练法则”,在提高上臂肌群围度方面,“局部集中训练法则”更适用。提出相应的建议:(1)就“循环训练法则”与“局部集中训练法则”两种力量训练法则而言,若要提高上臂肌群的肌肉耐力方面素质,可以选择“循环训练法则”作为主要的训练法则;(2)就“循环训练法则”与“局部集中训练法则”两种力量训练法则而言,若要提高上臂肌群的爆发力方面素质,可以选择“循环训练法则”作为主要的训练法则;(3)本文研究的法则较少,力量训练相关训练的法则较多,建议有更多的学者可以对其他训练法则有更深入的研究;(4)本研究主要针对于上臂肌群的屈伸肌进行相关的研究,建议后续研究延伸到全身可以做屈伸运动的肌肉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