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由于具有高效、低能耗、无蓝光损伤、超薄、柔性和可弯曲发射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节能环保固态照明技术,在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WOLEDs的商用化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对于WOLEDs最重要的研究仍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根据自旋统计理论,在电注入的情况下会产生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由于具有高效、低能耗、无蓝光损伤、超薄、柔性和可弯曲发射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节能环保固态照明技术,在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WOLEDs的商用化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对于WOLEDs最重要的研究仍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根据自旋统计理论,在电注入的情况下会产生25%的单线态激子和75%的三线态激子,由于重原子的存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磷光发光材料的内部量子效率(IQE)理论可达到100%,仍然是获得高效WOLEDs的必备材料。近年来,激基复合物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WOLEDs的效率,不仅可以通过调节给体和受体的比例来控制发光层中的电荷平衡,还能利用激基复合物的热活化延迟荧光特性对激子进行高效利用。因此,激基复合物是高效WOLEDs的发光层主体的理想选择。在WOLEDs制备中,通常采用主客体掺杂的方式,该方法不仅需要精确的掺杂浓度控制,其效率滚降、光谱稳定性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超薄层结构在不影响器件电学特性的前提下可以对激子进行有效调控,实现激子复合区和激子发光区分离,降低器件的效率滚降问题,而且还能节约材料成本。本论文利用具有双极性传输特性的激基复合物为主体结合掺杂多发光层结构和超薄层结构,通过器件结构优化,成功地制备出了高效率、高显色指数、光谱稳定和低效率滚降的WOLEDs,并且对器件的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选择m CP:B3PYMPM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通过掺杂蓝光磷光材料FIrpic和优化器件结构,制备出了高效率蓝光OLEDs。激子分布的研究发现,器件在空穴传输层m CP一侧存在“激子泄露”,引入DMAC-DPS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层可以显著改善激子的泄露问题,提高器件效率。优化后的蓝光器件启亮电压降至2.6 V,最大外量子效率(EQE)、电流效率(CE)和功率效率(PE)分别达到23.3%、46.1 cd A-1和54.9 lm W-1,在1000 cd m-2的亮度下仍可以保持21.9%、43.2 cd A-1和39.9 lm W-1,显示了很低的效率滚降。2.利用优化过后的蓝光OLEDs,通过采用掺杂多发光层结构和超薄多发光层结构,制备出了高效率WOLEDs。在掺杂多发光层结构中,设计了瀑布式能量传递结构,通过优化绿光、黄光和红光客体的掺杂浓度以及各发光层的相对厚度,制备出了互补色和三色WOLEDs。其中互补色器件的启亮电压为2.6 V,最大EQE、CE和PE分别为20.1%、55.9 cd A-1和63.6 lm W-1,CRI为55;而红绿蓝三色器件的启亮电压为2.6 V,最大EQE、CE和PE分别达20.8%、44.5 cd A-1和53.0 lm W-1,在1000cd m-2亮度下效率仍有19.3%、41.3 cd A-1和30.8 lm W-1,实现了较小的效率滚降。在超薄多发光层结构中,通过对位置和层数的优化,制备出了蓝黄红三色WOLEDs,其最大EQE、CE和PE分别为24.7%、48.2 cd A-1和52.0 lm W-1,在1000 cd m-2的亮度下仍保持24.4%、47.6 cd A-1和37.4 lm W-1,显示了较低的效率滚降。该器件还表现出非常稳定的光谱发射特性,CIE坐标从500 cd m-2时的(0.438,0.387)到20000 cd m-2时的(0.432,0.390),变化幅度仅为(0.006,0.003),其CRI高于80,显示出良好的综合性能。
其他文献
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导致了大规模多智能体网络中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的集中式优化算法相比较,分布式优化算法不需要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智能体,只需要与邻居智能体进行信息交互,有效地保护了数据的隐私,且由于通信网络结构不依赖于中央智能体,网络的可扩展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因此,分布式优化算法常常被用于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如机器学习问题,智能电网调度问题,机器人的队形控制问题等等.在
众所周知,混沌与超混沌系统的研究是非线性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上研究混沌系统主要是为了刻画混沌的特征,揭示混沌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混沌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如何把混沌科学发展成为一门应用技术并且应用混沌研究的成果为人类服务已成为21世纪非线性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n(n≥3)维混沌(超混沌)系统最多有n-2个正的Lyapunov指数的混沌(超混沌)吸引子.构造一个具有n-2个正Lyapunov
自2004年科学家成功剥离石墨烯后,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得益于其独特的层内物理特性,这些材料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与此同时,压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参量,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而影响材料的物理特性,提供了一种干净并且可量化的二维材料的研究手段。本文首先通过掺杂新型二维材料MXenes一族中最常见的Ti3C2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其电输运特性与层状结构的关系。而后,以金刚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需求的增加,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神经网络模型导入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神经网络参数冗余问题一直是阻碍神经网络推断和难以将其嵌入至移动设备的主要原因.论文针对神经网络模型复杂度高、参数冗余而导致的计算成本大和内存资源占比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神经网络剪枝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神经网络训练模型中引入零模正则项来促使模型权重稀疏,并通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理论就预言在质子数Z=114和中子数N=184附近存在长寿命的稳定核素,即超重“稳定岛”,人们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在实验室合成了十余个新元素,迄今为止最重的超重元素是Og(Z=118),它由俄罗斯Dubna实验室合成。随着新一代核物理大科学装置的建成,采用丰中子核引起的熔合反应和多核子转移反应,可以产生稳定线附近或者丰中子的超重原子核。核-核相互作用势在研究超重核形成机制中至关重要
超子是一种不同于核子的重子,其夸克组分中存在奇异性夸克。针对包含奇异性夸克物质的研究为核物理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奇异性核物理。自发现超子以来,关于超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以及超子与核子形成束缚态等问题上。目前,理论和实验上对于自由空间中超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了解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核介质中超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对于Σ超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早期人们认为其与核子的
经过多年发展,电场强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食品等工业领域。因此,利用外加电场技术来促使球形电介质的相变过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热力学中,球形电介质的相变理论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静电场对球形电介质的特殊作用,深入研究了静电场对球形介电液滴或球形介电气泡相变过程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将电场应用于球形电介质相变过程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经典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建立由球形电介
为促进能源体系的多元化同时降低能源利用的成本,水系锌离子电池近些年被给予了大量的关注。然而,其直接使用锌金属作为负极的作法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但另一方面又因锌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增加了电池的不稳定性。在众多的改进策略中,采用供锌材料作为正极,以避免水系锌离子电池对锌金属负极的依赖,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对于高性能供锌正极材料的探索仍有待开展。另外
准周期拼图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准晶的几何结构。Ammann-Beenker(AB)拼图模型是八次对称准晶模型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而局部构型的几何性质是理解准晶体形成机理的关键。本论文研究了AB拼图的7种基本构型及其相关的性质,并引入几组阿曼线来探究构型变换及其关联性质。在局部生长规则的基础上,对AB拼图的生长模型进行改善,使其能够从任意的构型出发,最终形成具有八次对称结构的准周期拼图。基于之前研究者提出
由于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等产品得到了广泛且快速的应用与普及以及现代社会对储能体系的需求快速扩大,使得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人们对低成本、高安全性储能体系的需求。钠离子电池与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等优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有望成为新型电化学储能体系的候选者。锰基磷酸盐正极材料无毒无害、坏境友好,适合规模化生产。其诱导效应能进一步提高锰元素的工作电压,而稳固的三维开放结构使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