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中央和地方近年来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加快供给学前教育资源,致力于缓解当前普惠性幼儿园不足的问题。然而,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等现象频繁出现,甚至存在虚构项目骗取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不但有利于揭示资金使用中的问题,监督公权力运行,督促政府部门积极履行责任,而且是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各地审计机关开始注重对于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主要监督资金投入、资金分配、幼儿园项目实施、学前教育政策落实等,及时反映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增加幼儿教育资源、解决公平性难点问题具有引导作用。因此,研究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一方面为学前教育资金绩效审计实务工作提供借鉴,有助于规范资金管理,健全学前教育制度,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延伸了教育资金审计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效益审计的理论体系。本文的研究思路是运用现有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成果,结合H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探究在绩效审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最后寻找有利于加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效果的应对措施,希望为绩效审计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除引言和结束语外,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关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及理论基础。其特点包含:审计目标具有多重性;审计数据覆盖面广、数据量大;审计内容涉及范围广;审计方法灵活多样。第三部分介绍了H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本过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的控制力度不够、审计业务过程规范化管理效果不高、公平性指标和环保性指标缺位、绩效审计技术的信息化手段应用范围窄、绩效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存在薄弱环节。第四部分针对该市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审计主体、人员安排、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制度等角度剖析原因:绩效审计主体独立性不足;绩效审计项目组成员的专业背景单一,缺乏具备信息化审计能力的人员;绩效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落后,综合信息化水平不高;绩效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和绩效审计整改问责制度不健全;绩效审计指标实施细则缺位。第五部分提出完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建议该市制定绩效审计操作指引,规范学前教育资金审计工作;完善依法审计的工作制度,提升绩效审计主体独立性;制定并落实《H市审计局审计现场管理办法》,改善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效果;健全学前教育资金绩效审计指标,应对部分指标缺位的问题;创新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解决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的控制力度不够,绩效审计技术的信息化手段应用范围窄等问题;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应对学前教育资金绩效审计项目组人员专业背景单一,缺乏具备信息化审计能力人员的现实困境;制定相关部门联合整改机制,将整改结果纳入政府考核,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审计结果公告,加大审计问责的执法力度等,强化学前教育资金绩效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