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在聚焦“三农”问题的同时,多次强调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和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新型、微型金融机构共存的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了乡镇金融服务的空白。财务绩效能够体现农村信用社经营质量的好坏,研究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发挥支农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梳理了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提出对农村信用社开展财务绩效研究的切入点,在明确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财务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其次,基于2012-2016年洛阳市13县(区)农村信用社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测算了洛阳市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并以此作为因变量。最后,通过Tobit回归分析待考察的因素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研究发现:(1)洛阳市农村信用社财务绩效水平整体处于偏低水平,且各县区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发展相当不均衡。其中,农商行的财务绩效优于农村信用社,但是其财务绩效水平有下降的趋势。(2)通货膨胀率、政府干预、资产规模均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三者的增加会带来农信社财务绩效水平的降低;(3)风险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效率对财务绩效改善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4)此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营创新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