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需求总量、交通方式种类不断增加,交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然而历史街区受风貌保护的约束其交通供给有限,如何实现历史街区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推进历史街区发展的重要问题。考虑到对历史街区文化风貌的保护,无法继续通过大规模的改扩建历史街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做法来缓解交通压力,故而必须转变现有交通发展模式,寻找其他可行措施解决历史街区的交通问题。为了实现历史街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探究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历史街区交通结构,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现状剖析的基础上,论文旨在微观层面研究历史街区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从宏观层面研究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的历史街区交通结构优化;提出历史街区交通结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及方法,以期指导历史街区未来的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模式。以我国中西部历史名城的四个典型历史街区的居民个人活动-出行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历史街区居民的出行者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基于单次出行”的方式选择特征和“基于出行链”的居民出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出行特征下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统计结果,以及历史街区内的主导出行链模式、出行者整体的出行链特征。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历史街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提出了基于互信息与D-S证据理论的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算法,可以提高结构学习的效率。根据历史街区的特点,系统梳理了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交通系统的内涵、可持续性发展的交通系统的体系逻辑关系,提出了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环境承载力、机动化交通环境承载力的计量方法。建立了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历史街区交通结构预测模型,以局中人收益最大作为动态博弈的目标,基于历史街区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历史街区交通环境承载力作为对各交通方式的交通量约束,该预测模型可充分反映各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基于改进的P-S-R概念模型,建立了历史街区交通结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关联度理论实现了对历史街区交通结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析。同时,提出了历史街区交通结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判标准,可为历史街区交通结构评价提供依据。研究有助于判断历史街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机制,确定各个交通方式的主要交通功能,有助于为交通结构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