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城市空间和微气候理论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城市空间中的建筑、水体和植物等不同下垫面形式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同时对武汉市的地理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在夏热冬冷气候环境下应采取的营造良好微气候的措施;最后总结出了科学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全国的城市空间微气候营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城市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大增加,急需寻找宜人的户外场所以求身心放松。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与享受高质量的开敞空间环境,已成为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普遍愿望,这就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共空间是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种空间类型,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可以统筹规划的为数不多的公共资源,是一个城市内协调区域人口与环境的空间前提。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设计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们外出进行户外活动,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本文研究城市空间微气候营造的主要目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城市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空间环境的舒适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主要是减缓,即通过不同手段减少资源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微气候研究的重心是适应,即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气候的影响,制定科学的方法去改善微气候环境,从而帮助人类适应环境。传统的城市规划把空间形态规划和空间布局作为规划的目的,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空间组合上,但是空间组合应该是城市设计者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益均衡的手段,而非目的。城市空间良性微气候的营造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师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从空间组合,植物配置和材料使用等多方面出发,对空间环境进行整合和重组。
笔者希望通过对城市空间微气候营造的研究,让人们更关注城市空间的生态性和舒适性,同时从好的项目中获取成功经验,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推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