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了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空间形态随之不断“外拓”和“长高”,在外延粗放式的外部形态拓展的同时,伴随着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的剧变与重组,城市形态变得更加多维而复杂,造成城市空间特色的匮乏和人居环境品质的低下。在城乡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诸多影响因子将如何变化,如何作用于既有的城市空间,以及如何在新时代塑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城乡规划与设计面临的基本任务。同时,在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与城市建设中,小城市一直很薄弱,对小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缺乏。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预示着小城市的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之一。由此本文面对新时代小城市转型与提升发展的要求,以当涂县城为例,研究其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和影响机制,以期引导当涂县中心城区的健康发展,并为其他小城市的空间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当涂县位于长三角经济圈之中,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历史上一直是古都金陵(今南京市)的门户,现是马鞍山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辖县,全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10镇1乡,2017年位于全国百强县第72位。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文献综述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概述从古代、近代、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当涂县城市的历史发展与空间形态的演变。将建国后县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7年、1978-2001年、2002-2011年以及2012-2017年,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最终形成“双核、两轴、六片区、两组团”的结构。第三部分,分析当涂县城建成区空间扩展和形态变迁特征。采用扩展强度、模式、结构等方法解析外部扩展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从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服务性用地构成变化,空间高度分布等方面分析内部结构的变化;引入“三心聚集”法,剖析几何重心、人口分布重心、交通可达重心及“重心三角”的变化,重心的演变是空间形态演变的投射。第四部分,从自然与资源、历史与文化、社会与经济、设施与交通、政策与规划、区域与区划六个方面全面解析当涂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空间发展是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而当涂建国后四个阶段的主导因子各不相同、发挥的主导作用也在交替变化,反映于城市功能结构与“重心三角”的空间耦合。第五部分,归纳论文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指出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的方向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