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瑗《杜律五言补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是唐诗乃至中国诗歌的巅峰。对杜甫及其诗歌的关注,起于中唐。到宋代,对杜诗的模仿和研究之风大为盛行,这造就了杜诗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异族统治的大变革背景,加上宋元注杜的深厚积淀,在清代又出现了杜诗学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处于这两次高潮之间的元明时期,把杜律奉为诗歌创作的楷模,集中研究杜甫在律诗上的成就。汪瑗的《杜律五言补注》正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注杜成果,同时也是杜诗学史上的第一本杜律五言全集注本,具开创之功。然而,学界对此很少关注。本文即以汪瑗的《杜律五言补注》为主体,重点探讨其在注杜内容和注杜方法上的特点,进而把握其在杜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汪瑗注杜必然会受到时代背景和学术氛围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当时的八股文、复古风潮、徽州地域进行简述,探讨汪瑗《杜律五言补注》的时代成因。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杜律五言补注》的注杜内容和注杜方法。汪瑗注释杜律五言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背景、阐发诗意、订正讹误、辨析诗法。杜甫诗法“下笔如有神”,因此汪瑗在字法、句法、章法的辨析上,下尽功力。汪瑗辨析诗法,既能把握诗歌整体性,又非常重视其脉络性,并恰当指出独特的创造性,极大程度提高了杜律五言在艺术技巧上的地位。为充分体现注杜内容的丰富合理,汪瑗注杜,主要采取“以意逆志”、“诗史互释”、“比兴观注杜”、“活法注杜”、“以杜注杜”五种方法,探讨杜甫五言律诗所蕴藏的无尽深意。《杜律五言补注》是在赵汸《杜律五言注》基础上的增补。在注杜方法上,汪瑗对赵汸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这在“诗史互释”法的采用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史”在其注解杜诗的过程中,始终以背景的方式贯彻其中。汪瑗的“诗史互释”,鲜少直接照搬史料,而是将史料剪接融合后引入,简明清晰,毫无累赘繁复之感。这种辩证吸收的思维,汪瑗在援引旧注方面也有体现。《杜律五言补注》征引旧注非常广博,在采纳广泛的同时,往往删繁就简,多所辨正,在前人注解杂乱不明之处,能用简单明白的语言道出诗旨,并常常提出自己独到的创见。《杜律五言补注》是杜诗学史上第一部杜律五言全集注本,它的成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杜甫五言律诗的地位。汪瑗注杜既有对史实、典故的考证,又有对诗歌主旨的直接顺解,这在杜诗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在《杜律五言补注》中,他始终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求真精神,公正地注释杜诗,给后世研杜者一个最真实的杜律五言全貌。特别是在李杜优劣之争方面,公允评判李杜,敢于提出自己大胆的见解。这种求真精神,对后来注杜学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受当时文化背景、注杜风气、个人学识修养等影响,《杜律五言补注》也存在有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此书提供了杜诗研究的珍贵资料,拓宽了杜诗学的研究范围,对杜诗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简蕾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这半年来,简直成了个病秧子,三天两头感冒,医生给出的结论都是千篇一律的上呼吸道感染。常常好不了3天,感冒一准又死灰复燃,连小区的医生都给她起了一个“小感冒”的昵称。  反反复复、接连不断的感冒把简蕾折腾得面黄肌瘦,个头也明显比同龄人要矮,爸爸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孩子是免疫力太差?还是得了什么不知名的大病?这样一想,爸爸妈妈就坐不住了,把“小感冒”带到了儿童医院做全面的检查
杨绛作为中国20世纪典型的知识分子,其小说、散文、戏剧以及论文、译作,整个作品观照世界与言说世界的角度、方式、姿态,都呈现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诗性写作特征。第一,杨绛延续了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马克辛·洪·金斯敦(汤亭亭)以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主要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及《孙行者》传达了处于美国边缘社会群体的呼声。她试
多丽丝·莱辛是活跃在当今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多元化的主题、独到的视角和大胆的实验吸引了全世界读者。她深刻关注人类的命运,一直在试图找出困扰人类和世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在他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因社会环境的变化,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品格。因而对孙犁的研究,评论界多瞩目于
孩子有病是家长最头疼的事,而更麻烦的是,有时候孩子感冒明明好了,咳嗽却一直不停,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此,儿科专家认为,孩子感冒后咳嗽缠缠绵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饮食不当。  孩子感冒刚刚好,很多家长出于疼爱,马上给孩子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以期把孩子感冒期间的身体损失弥补回来。殊不知,这样恰恰适得其反。孩子感冒初愈后,呼吸黏膜还没有彻底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时一旦接触刺激性的食物,非常容易诱发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