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的纵向、横向两个层面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发展历程、叙事方法进行翔实归纳分析,继而进一步一分为二的评述其现状,后借鉴数部公认发展成熟的国外同类校园青春剧的经验,提出一些我们可以加以尝试的创制策略。这相较现如今寥寥无几又都聚焦在传统案例研究、个人感性呼吁的文章及论文来说,寄望以笔者不成熟的总结归纳,能为我国电视剧研究补充一些理论观点,能为创作生产者们提供一些实用经验。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文将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已有的理论基础,进行论文研究范围和对象的界定,这是进行有效论述的前提条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对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自1990年始至今共二十四年发展历程的全盘梳理,综合全部近四十部电视剧(在笔者有限的寻找能力范围内的剧目总数),划分作品关键时间结点来归纳分析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的开端、发展、改革、隐匿四个的历史段落,这样一来,全面而直观的完成了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纵向的研究分析。文章的第三部分进行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的横向分析,分类归纳出近四十部研究对象的两大主要叙事方法类别——现实主义和戏剧性。例如,现实主义为代表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它讲述的是普通中学生在校园生活成长中的点滴故事,剧中贴近生活的情节内容和自然生动的人物表演等都是现实主义作品的显著特征。而以戏剧性为代表的剧目诸如电视剧《红苹果乐园》、《十八岁的天空》等,这些作品受到日韩偶像剧的影响,在剧情设置、人物形象、主题表达上,无一不体现着戏剧化的表达,偶像化的人物、完整的起承转合、善用巧合与突发事件……通过上述内容的梳理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具体的探寻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的一些艺术发展规律,完善对其的综合研究分析。第四部分文章将聚焦于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的现状评述,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结合多家学术观点,一分为二的提出笔者个人见解。近年来,市场上已难见过去那样可圈可点的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就一些高收视率与观众低口碑并存的作品也只是昙花一现,可我们依然能看到数部热播而经典的类型剧中夹杂的“校园青春”元素蠢蠢欲动……本段落通过案例分析,列举创作者们在探索与实践路上所取得的成功要素和诸如“成人化的创作心理”、“市场意识的影响”、“脸谱化的人物”等等的亟需解决的创作问题。总的来说,在这部分的内容上,笔者通过国产青春剧的创作与制作两个方面,试图从具体案例中,找出更多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的现状问题。文章的第五部分着重以第四章节内容为基础,结合相对成熟的国外同类校园青春剧的经验策略,也从创作与制作两个层面,有针对性的提出90年代后内地校园青春剧未来发展可借鉴与运用的意见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