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经济带是以流域为基础,以长江为纽带,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为依托的宏观协作经济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横跨我国地理三大阶梯,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中最明显的表现形式,间接影响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地表物质循环和生态过程,引起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维持及其服务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所以科学厘清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动态度模型、标准差椭圆和生境质量模型等方法,客观地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分布格局及其生境质量状况。再借助谢高地等修正Costanza方法、地理探测器、敏感性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并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单项生态功能、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刻地分析,对长江经济带所有县域进行计算,使研究精确到县域级别。同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深刻地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经过敏感性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可信。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约占整个区域的46%,其次为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2)1990-2015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面积呈现先减后增再减反复波动的变化趋势,草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3)三个时段的新增建设用地重心基本在安徽和湖北交界地区移动,标准差椭圆方位角介于62.702°-79.126°之间,新增建设用地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格局。(4)长江经济带生境质量总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生境退化度总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5)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37723.69亿元、37681.00亿元、37717.06亿元和37613.06亿元,呈现先减后增再减反复波动的态势,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贡献度最大,主导着区域内整体的变化趋势。(6)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以及太湖及小范围内的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在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的低值区。(7)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影响因子差异显著,各影响因子中,土壤类型对生态系统价值的分布影响最大,土壤侵蚀度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为非显著影响,与其无明显关联。(8)长江经济带要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维持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分布,建成“上游生态带动、中游生态支撑、下游生态崛起”的生态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