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刘宝文教授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用药特色。材料与方法:对刘宝文教授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门诊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28例(149诊次)患者病案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19.0进行卡方分析,采用SPSS Modeler作为数据挖掘平台,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绘制关联规则网状图。结果:1.提炼出刘宝文教授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及归经情况。治疗肝火上炎兼血瘀证方剂65首,药物出现频次前五位分别为陈皮、丹参、蒲黄、红花、当归;按功效分类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最频,清热药物次之;按归经分类,归经涉及肝、心、肾经的药物居多。治疗肝肾阴虚兼血瘀证方剂47首,药物出现频次前五位分别为丹参、山药、菊花、黄精、牛膝;按功效分类补阴类药物使用频次最多,清热类、活血类药物次之;按归经分类归经涉及肝肾经的药物居多,涉及心肝经次之;治疗气血亏虚兼血瘀证方剂37首,药物出现频次前五位分别为黄芪、陈皮、当归、党参、甘草;按功效分类补气类药物使用最频,补阴类、活血化瘀之类的药物次之;按药物归经分类,归经涉及肝、心、肾经的药物居多。2.提炼出刘宝文教授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药对及药组。按支持度排列治疗肝火上炎兼血瘀证药对前五位分别为:牛膝与柴胡药对、桃仁与红花药对、当归与川芎药对、莪术与三棱药对;按支持度排列治疗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药对前五位分别为:山药与黄精药对、菊花与牛膝药对、鳖甲与山药药对、龙骨与郁金药对、丹参与龙骨药对;按支持度排列治疗气血亏虚兼血瘀证药对前五位分别为:黄芪与当归药对、陈皮与甘草药对、当归与党参药对、黄芪与党参药对以及当归与熟地黄药对。3.对刘宝文教授治疗不同证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肝火上炎兼血瘀证得到4个聚类组,肝肾阴虚兼血瘀证得到5个聚类组,气血亏虚兼血瘀证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1.通过对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患病时间与证型进行分析得出,MPD初期以肝火上炎兼血瘀证为主,MPD中期以肝肾阴虚兼血瘀证为主,MPD晚期以气血亏虚兼血瘀证为主。2.通过对刘宝文教授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得出刘宝文教授治疗不同证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用药存在诸多异同点。3.数据挖掘的结果与刘宝文教授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经验相符合,基本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