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故乡是文学创作恒定的主题,梁鸿以返乡者的身份,以文学的形式为“故乡”印刻下了历史的瞬间,她以虚构和非虚构形式所书写下的“故乡”,不只是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结构单位的梁庄和吴镇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当下时代进程中千千万万乡镇的缩影。在梁鸿的“故乡”叙事中,每一个乡镇中人物的片段都存在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处于大的历史洪流之中,梁鸿所写下的“梁庄”和“吴镇”是了解中国乡土社会发展历史的切入点。梁鸿的“故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是文学创作恒定的主题,梁鸿以返乡者的身份,以文学的形式为“故乡”印刻下了历史的瞬间,她以虚构和非虚构形式所书写下的“故乡”,不只是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结构单位的梁庄和吴镇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当下时代进程中千千万万乡镇的缩影。在梁鸿的“故乡”叙事中,每一个乡镇中人物的片段都存在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都处于大的历史洪流之中,梁鸿所写下的“梁庄”和“吴镇”是了解中国乡土社会发展历史的切入点。梁鸿的“故乡”叙事探询了乡镇内部生活的丰沛和驳杂,描写了梁庄和吴镇个体生命的迁移和流转。她以坚守——逃离——回归的流转轨迹,以故乡为叙事中心,塑造了被动的留守者、“漂泊”的外出者以及“归根”的返乡者这三类人群,展现了一副广阔鲜活的生命图景。除了对故乡人的生活类型进行展示之外,梁鸿也关注到这些人物背后的生活经验。梁鸿的“故乡”叙事中呈现出了乡镇中各色人物的生死观,他们认为生是注定与苦难共存的,但他们并没有被苦难打败,而是选择直面并接受苦难;死亡也并不意味着走向虚无,而是一种自然归宿,坦然接受死亡成为他们最终的选择。此外,“熟人社会”的情感异化、故乡家庭内部的疏离以及乡土地缘关系的终结也共同构成了梁鸿笔下“故乡”的伦理空间。梁鸿的“故乡”叙事采用了荒诞和纪实并轨的叙事手法,荒诞体现为意义荒诞和叙事荒诞,凸显了现代化进程夹缝中故乡人的荒诞人生以及精神异化。梁鸿通过塑造非现实的农民形象和人灵共居的非常态的生活状态,采用超现实的夸张的变形、时空错乱和象征隐喻等书写方式,展示了以梁庄和吴镇为代表的故乡生活形态与村民的人生命运。纪实体现为“非虚构”技巧的介入,梁鸿通过田野调查和口述实录的方式,一直用自己的脚步和目光丈量家乡,用真心倾听每一个梁庄人的故事,为人类留下中国的乡镇以及乡镇中人们生活的印记。史料的引证呈现出时代转型下完整的梁庄变迁史。梁鸿始终采取的是一种沉浸式的“故乡”叙事姿态。原汁原味地方性语言的引入呈现出别样真实的乡村生活,这种在场式的讲述方式拉近了与故乡的距离。梁鸿以“农民之女”的在场式书写姿态重回梁庄和吴镇,不仅是肉体的在地,更是精神的闪回。通过“农民之女”的第一视角观察乡镇女性的生存困境,梁鸿对故乡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叙述,将被遮蔽住的乡村个体和日常生活重新呈现在大众视野中。梁鸿的“故乡”叙事是对中国传统式家族叙事的继承,接续了传统家国同构的叙事模式,体现为以家喻国以及家和国同衰同荣,具有以小见大的叙事功能。在继承的同时,又有所拓展,梁鸿以长河式的书写方式记录个体生命,重构了新的家族形象,打破了之前家族叙事的封闭性,开拓了传统家族叙事的多重可能性。梁鸿的“故乡”叙事呈现了“空心村”的社会景象,显露了乡镇精神文化的崩塌,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样本。她的“故乡”叙事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但也因为这样的身份注定了对于“故乡”的叙事必然是一场“艰难的重返”,作为学者的叙述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文学表达,而过去的故乡与故乡的现在所形成的时空间隔也使得梁鸿的“故乡”叙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情感的偏差。梁鸿的“故乡”叙事是当下知识分子返乡书写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中国当代乡镇日常生活状态的一个真实的记录,具有社会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故乡”叙事是梁鸿创作的主旨及诉求,她用文字搭建起的梁庄和吴镇具体而微、富于变化,她笔下的家乡是复杂的文化生命体,保留着人性的善恶,呈现着乡土的溃败,梁鸿用开阔的眼光、坚实的笔力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国乡镇的历史瞬间,她从梁庄和吴镇出发,从个人体验出发,以管窥豹,折射出中国当下乡镇的发展现状,她的“故乡”叙事不仅呈现出乡土中国的生命伦理学以及中国式乡镇生态学,也为读者了解中国乡镇的历史与现实提供了新路径。
其他文献
大数据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基于此,研究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就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理论诉求。本研究立足于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尝试通过数据背后的隐含价值信息来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口语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汉语推广事业在拉美地区发展迅速,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涨,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在线上开设了一批第二课堂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但目前针对智利汉语学习者的线上口语第二课堂活动仍然较少,教师缺乏语言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经验。为了更好地在海外开展面向线上的口语第二课堂,本文首先通过调查分析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第二课堂开展情况,
目的 新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膀胱癌病人肿瘤直径、尿液膀胱肿瘤抗原(BTA)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病人8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41例,实施TURBT治疗,B组42例,先行开展新辅助化疗,再行TUBRT。术后所有病人均行膀胱灌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习古诗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等。本文即是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古诗教材编写的研究。第一章简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简要梳理汉语国际教育古诗教材的发展状况,并选择了四套古诗教材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章采
学生评教指标的适切度直接影响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基于学生中心理念和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以问卷调查法和专家会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为基础,筛除了与教学质量弱相关的评价指标,融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理念,在指标体系的设定及其语言表述上注重学生友好,从“教”和“学”两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0个核心指标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适合本科理论课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为了有效保障城市水资源供应以及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加强“海绵城市”理念与立体绿化工程的融合已成为现阶段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入手,重点分析立体绿化工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根据立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难点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为之后的立体绿化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学生评教作为了解教学真实状况、改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推进高质量本科教学实现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评教作用发挥具有凸显学生参与教学治理的主体角色、体现尊重基本教育规律的制度设计、形成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行动合力的时代内涵与意义。学生评教面临着评教设计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评教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想法、评教过程难以真实还原教学的场景、评教结果难以实质改进教师的教学等困境。学生评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将9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
美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与反思四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了教学监控、民主权力、消费诉求以及管理策略四种运行模式。不同模式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但“教育性”应当是学生评教制度建立与发展的根本价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