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纳米晶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强度但是塑性却较差,其原因是位错匮乏。纯铜经表面纳米化处理,表面纳米晶展现了大塑性,但是其弹性应变较低,经计算只有0.5%。本课题组前期对马氏体CuZnAl(M)合金进行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制备了邻接相变基体的纳米晶金属复合材料粗晶M/纳米晶α-CuZnAl合金板材,发现马氏体CuZnAl合金表面α相纳米晶的弹性应变(3.2%)显著高于粗晶α/纳米晶α-CuZnAl合金表面α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晶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强度但是塑性却较差,其原因是位错匮乏。纯铜经表面纳米化处理,表面纳米晶展现了大塑性,但是其弹性应变较低,经计算只有0.5%。本课题组前期对马氏体CuZnAl(M)合金进行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制备了邻接相变基体的纳米晶金属复合材料粗晶M/纳米晶α-CuZnAl合金板材,发现马氏体CuZnAl合金表面α相纳米晶的弹性应变(3.2%)显著高于粗晶α/纳米晶α-CuZnAl合金表面α相纳米晶的弹性应变(1.74%),其大弹性应变的微观机制需进一步地研究。同时发现,经表面纳米化处理后,β相和马氏体CuZnAl都转变为α相纳米晶,其形成机制也需进一步研究。而我们制备的另一种邻接相变基体的复合材料相变NiTi/纳米晶NiTiNbFe丝材,在其塑形变形过程中,纳米晶NiTiNbFe的强度保持不变,其变形机制值得研究。本论文研究了表面α相纳米晶的演变过程;研究了具有不同体积分数表面纳米晶α相CuZnAl合金板材和丝材的力学性能与不同应变后表面纳米晶α相的微观组织变化;研究了相变NiTi/纳米晶NiTiNbFe复合丝材经不同应变后的硬度与微观组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基体的CuZnAl合金在喷丸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过程如下:在铁丸的撞击下,产生垂直于板材表面的大应力,长条状和圆形的α相、β相和板条状马氏体都在大的应力下首先变形为平行于板材表面的细条状晶粒,在晶粒变成细条状的过程中,β相和马氏体相转变为α相,随着变形的增加,大量的位错胞切割细条状的晶粒,形成亚晶粒,亚晶粒发生转动,最终形成纳米晶α相CuZnAl。随着表面纳米晶体积分数的增加,粗晶α/纳米晶α-CuZnAl合金和粗晶M/纳米晶α-CuZnAl合金丝材分别在表面纳米晶层体积分数为20%-30%左右和22%-47%左右时,具有更好的额外强化效应。当表面纳米晶的体积分数大于12%时,粗晶M/纳米晶α-CuZnAl合金比粗晶α/纳米晶α-CuZnAl合金具有更高的额外强化效应。粗晶α/纳米晶α-CuZnAl合金表面纳米晶的硬度在拉伸变形后提高了10%到20%左右;粗晶M/纳米晶α-CuZnAl合金表面纳米晶α-CuZnAl的硬度在拉伸变形后提高了5%到10%左右;两种基体中表层纳米晶α-CuZnAl在拉伸变形过程中晶粒未明显长大。相变NiTi/纳米晶NiTiNbFe复合丝材中纳米晶NiTiNbFe在塑形变形过程中未发生晶粒长大,使其强度在塑形变形过程中保持不变,其塑形变形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腐蚀是造成金属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阴极保护技术作为腐蚀防护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等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会导致阴极保护电位失效使得腐蚀持续发生。目前,研究阴极电位与微生物腐蚀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以大面积的电极材料为主,无法清晰的观察单一或少量微生物的局部腐蚀行为。因此,本文利用直径为100μm的铁丝设计并制作了微型电极,从微观角度研究了阴极电位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在工业装配领域,工人常常需要保持半蹲姿势或者全蹲姿势才能触碰到装配工件的重要部件,长时间保持这种姿态工作,则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轻度可能导致肌肉疼痛,严重可能导致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WMSDs)。为了降低肌肉骨骼类疾病的发生,本文设计一款被动式机械外骨骼,该外骨骼旨在为保持某些固定蹲姿工作的工人提供重力支撑,减轻膝关节的负担,从而分担部分肌肉力。首先,以人体下肢为分析对象,根据生物学需求建立人体坐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化和船舶海洋作业任务的不断细化,无人水面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作为一类小型、智能水面自航载体,得到了飞速发展。鉴于单艘无人水面船作业能力有限,海洋资源勘测、海上搜寻围捕等大区域任务往往需要多无人水面船协调控制来完成。良好的协调轨迹跟踪控制算法是无人水面船实现协调跟踪控制的基本保障,协调跟踪控制过程中对通信要求较高,但是一般的无人水面船
当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常部署在范围较大、位置分散、境况复杂的环境中,且使用电池进行供电。由于这种供电.方式存在着使用时间短、储电量有限、需要经常更.换等问题,并且若传感器节点的工作环境偏远或者恶劣,还会存在更换困难、危及生命安全等问题,因此能将环境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量采集技术有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由于压电-电磁复合
为了实现高效的太阳能转化,在光催化制氢过程中有效利用全光谱的太阳光是一个巨大的探索难题。为了探究这一难题,本论文选取Cd S作为主催化剂,探究不同种类可以扩大光吸收范围的助催化剂,对复合体系进行全光谱光催化制氢机理分析。首先,通过Cd S与具有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SPR)的CsxWO3复合来获得全光谱光催化析氢的能力。实验中制备的CsxWO3/Cd S复合催化剂在全谱光下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效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消费的必经渠道。网络商品评论的情感极性是获取顾客对该种类商品反馈的最直接方式,商家可以通过分析评论洞察顾客体验,优化产品,调整销售计划。与机器学习、规则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无需人为构建和提取详尽的文本规则与语义特征,能自底向上地提炼文本特征,资源节约效应显著。在当前商品评论情感分类任务中,评论文本与情感词典的数量、质量一直是研究难点,现有算法也存在分类效果
栅极组件是离子推进器的关键部件,栅极件间距检测精度决定离子推进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推进器的比冲与效率,实现离子推进器栅极件层间距精密检测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待突破关键技术问题。目前栅极件间距检测方法采用人工接触式检测或插针辅助二维图像检测的方法,检测过程需要和栅极件接触,会对栅极件本身工件造成损伤,影响栅极件的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精密检测高质高效要求。三维点云是解决数字化精密检测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
弹跳机器人具有灵活性、高动态性以及优越的爆发性,且因为它具有优异的跳跃能力和越障能力。所以弹跳机器人适用于火星探索,灾后救援,地形侦查等地形复杂的环境。本文设计的是仿蝗虫弹跳机器人,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本文提出了弹跳机器人单腿机构的构型。为实现稳定、可控的爆发式弹跳,弹跳机构应满足起跳后躯干的翻转运动小、足尖运动轨迹为近似直线、足尖运动范围较大、应能实现爆发式驱动等设计要求,据此本文选定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汽车表面缝隙的尺寸是判断车身覆盖件匹配精度的关键指标。车身覆盖件匹配精度对汽车的外观、性能以及消费者的驾驶体验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尽管国外市场上有着先进的缝隙尺寸检测设备,但是其价格太过昂贵,加上现在国内针对车身表面缝隙尺寸检测方法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对于缝隙尺寸的检测手段依然以间隙尺、游标卡尺或塞尺等接触式测量方法为主。传统的接触式检测方法不仅容易受
内丝接头作为汽车刹车系统的构成部分,是保证刹车系统有效且稳定制动的关键零件。生产企业对内丝接头出厂前的质量检测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传统的人工检测精度差、漏检高且检测标准一致性难以保证。为此本文针对内丝接头外观缺陷检测的问题,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内丝接头转体完整性检测、凹槽异物检测以及紧固套表面缺陷检测的算法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在图像采集方面,根据转体、凹槽以及紧固套这三个待检测区域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