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访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分析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研究内容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盆底疾病中心在2011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集的122例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接受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采用电话形式对患者进行标准化随访,主要通过克利夫兰-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CCF-FIS)、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FIQOL)、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百分比等对患者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研究结果1.全组有63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在治疗结束时患者CCF-FIS评分(10.2±3.9VS3.8±3.7)及FIQOL评分(70.2±19.5VS84.9±20.1)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在治疗结束时22例(34.9%)痊愈,8例(14.3%)显效,28例(44.4%)有效,5例(7.9%)无效。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2.1%。2.在资料完整且完成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63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中,有56例(88.9%)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全组患者随访时间3月~6.3年(中位数随访35月);56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期间CCF-FIS评分分别为10.6±3.9、4.0±3.9、4.4±4.3(P<0.01)。5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期间FIQOL评分分别为69.1±19.2、83.6±20.6、91.1 ±21.1(P<0.01)。56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在随访时14例(25.0%)痊愈,9例(16.1%)显效,24例(42.9%)有效,9例(16.1%)无效,总有效率为83.9%。31例(69.4%)患者自认为随访时失禁症状较治疗前改善达50%及以上。3.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疗效与患者治疗前CCF-FIS评分、病程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BMI无关(P>0.05)。结论1.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临床疗效满意,该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失禁频率,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持久。2.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疗法经济、安全,患者主观疗效评价满意。3.患者失禁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程影响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