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山是中国唐朝一位具有神秘色彩而又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尽管他常被归为诗僧之列,他的诗歌表明他亦道亦儒。他生前虽写下不少诗歌,却因为随处记载,流传到后世的仅有三百余首了。虽然他的诗歌常饱含哲理,却因为其多用口语、俗语,不注重韵律节奏,不符合当时正统诗歌规范,而无缘著名诗人之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沉默了一千多年的诗人,随着其诗歌传入日韩、之后传入美国而声名鹊起,其诗歌更是在美国诗人加里·史耐德妙笔生花的翻译之下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其本人也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年轻一代的精神偶像。史耐德的寒山诗歌翻译,引起了广大学者对寒山前所未有的关注。寒山诗歌在国外的流行也反过来吸引了中国国内学者的关注,香港、台湾和大陆学者纷纷展开了对寒山、寒山诗及其翻译的各种研究。加里·史耐德是20纪美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生态主义保护者。他是最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文化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从小对中国文化深感兴趣,一生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由于深受禅宗、道家和儒家思想影响,他如寒山一般亦佛亦道亦儒。他从小生活在山区,后来又定居在山区,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山上的生活也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这一点与生活在寒山的诗人寒山极为相像。正因为如此,他偏爱寒山诗歌中描写自然景色和传达禅宗哲理的诗歌,比别人更能体会隐居在寒山的诗人寒山所要表达的感情。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他非常了解当时美国青年的需要,也发现寒山的精神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寒山的生活正是他们所向往的。于是,在他极具现代主义色彩的翻译下,寒山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成为美国青年心中的英雄。史耐德也因为翻译寒山诗歌而名声大噪,他所翻译的寒山诗尽管数量不多,却极受推崇,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在论述了寒山、寒山诗、史耐德、其翻译的寒山诗以及相关的研究之后,本文从史耐德的翻译过程出发,详细分析了史耐德对寒山诗歌的选择、理解和表达,发现其翻译的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为了对其翻译有深入的理解,文章举例分析了史耐德翻译寒山诗歌时所主要采用的翻译方法,从而进一步赏析其译文。对于其翻译的质量,文章通过对三个流行版本的简要对比,证明史耐德的翻译非常成功,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两个版本的译文。而其翻译经典化的事实也证明了其翻译的高水平和受欢迎度。但是,译作经典化并不仅仅是因为史耐德高质量的翻译,而是有其复杂背景和原因的。于是,文章紧接着分析了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歌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通过全文的分析,本文认为译者主体性充分体现在翻译活动过程中。史耐德对寒山诗歌翻译的方法和经典化的经验可以适当利用到翻译其他中国诗歌中。而史耐德翻译寒山诗歌的活动,以及他所翻译的寒山诗歌的经典化都证明了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译文和译者并不附属于原文和原作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读者对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希望可以借此引起对寒山诗歌以及其他中国诗歌翻译的更多关注,为更好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