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天然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水产养殖已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自199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第一次超过捕捞渔业产量以来,一直占据渔业产量主要地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到渔业总产量的70%,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道路。但是近些年来,渔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投入品使用混乱,滥用激素和添加剂等现象严重,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论文对质量内涵的演变、发展和定义进行了阐述,对水产品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指出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国民食用健康水产品的需要,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是推动国际贸易的需要,是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其次,论文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主要介绍了风险分析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三种理论分别从风险防范、风险形成和风险管理三个层面论述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文章认为我国水产品质量标准制定风险分析运用程度不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不强,强调了风险分析对我国水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修订的意义;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讲,我国水产品质量信息流通不畅,水产品流通各环节主体对质量信息掌握程度不同,不利于水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国际贸易;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认为,我国水产品流通混乱,产业链不强,存在着各种危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不利于管理和质量提高。
第三,论文重点从水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体系理想化的作用,从管理需求、国内外比较和相关理论实践的方面论述我国存在的差距。并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标准体系完整性建设;(2)增加检验机构数量和提高检测能力,开展专项检测技术研究;(3)结合我国渔业特点,重点支持主流认证形式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4)积极构建行业法规章程,为保障体系实施提供法律保证。
第四,论文通过相关管理理论和保障体系的研究,结合三个基本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一个以防为主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此机制包括对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实施监督和控制。对危害环节进行危害识别、评估、预防和处理,并对危害环节进行监控和信息反馈,以此对机制进行完善。最后从信息收集、信息共享、部门协调和相互合作等方面对控制机制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