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创下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而作为最终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却一直呈现相对疲软的发展状态,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国民经济有序运转的原动力,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关键。为此,消费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热议的问题,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对消费问题进行研究。目前有关消费问题的实证研究主要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消费问题时很少考虑消费的空间异质性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很少从收敛角度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特征各不相同,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知识创新、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地区间的空间异质性非常明显,空间效应对于地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分布模式进行测度,定量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是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分布模式,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并呈现一定空间聚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收敛性问题,进而弄清城乡居民福利分配是否得到改善,弄清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区域差异性特征,制定因地制宜的区域经济消费协调发展政策等有着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运用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及城乡居民各类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聚集模式,进而揭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区域偏好,并试图对产生空间区域偏好的原因进行解释。在城乡居民消费呈现显著较强空间相关性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索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及城乡居民各类消费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显著且逐年增强,并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现象;我国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绝对β收敛现象不明显,而引入控制变量人均收入后城镇居民消费条件β收敛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在引入人均收入和人口抚养比控制变量后条件β收敛显著;同时还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渐拉大,但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逐渐减小。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第二章为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介绍。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阐述。第三章: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分析。通过空间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及其各类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揭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区域偏好,并试图对产生空间区域偏好的原因进行解释。第四章:城乡居民消费地区收敛性分析。在实证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显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及其各类消费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第五章:结论及展望。总结全文研究内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本文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本文的独立工作和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基于收敛的角度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显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及其各类消费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进而弄清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问题。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及其各类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和地区收敛性,进而揭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空间区域偏好,并弄清我国城乡居民福利分配是否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