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二十世纪少数拥有杰出心灵的西方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值得人们不断的欣赏和了解。”[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莱辛的作品被翻译成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捷克语、法语、日语、汉语等二十多种文字,受到了欧洲、北美、亚洲、非洲读者的欢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评论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批评理论对莱辛作品进行解读,其女性主题备受瞩目。莱辛以特有的眼光观察着女性的生存境遇,感受着女性命运跳动的脉搏。本文试图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莱辛1973年的畅销小说《黑暗前的夏天》进行解读,分析女主人公凯特一开始试图逃脱家庭的束缚,否认父权制社会赋予的妻母意义,最终又回归家中的故事情节,勾画出女性成长的心灵轨迹:觉醒逃离—迷失—退却—回归,进而得出女性成长的悖论:从家庭出发最终又回到起点这一矛盾的成长路径,分析女性圆形成长路径的原因以及隐含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和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现女主人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分析女性处于“他者”地位的原因。本文继而运用希金斯关于“自我”理论,通过梳理社会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探讨女主人公凯特如何寻求自我的价值,定位理想自我:一方面肯定社会自我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准确地对待理想自我,并为理想自我留有发展空间。女性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必须摆脱“常人”非本真的生活状态,不再以他人的观点作为自身的判断标准,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进而拥抱本真的诗性存在小说主人公凯特经过一个夏天的探索,最终回归到家中。作为父权制社会下的产物,家庭对女性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女性气质形成的温床。然而回到家中,并不是女性宿命的无奈言说。经过一个夏季的磨砺,女主人公心理愈加的成熟,意识到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社会赋予的妻母角色。女性的真正成熟是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性别权利的压制相抗衡,以平和的心态争取两性之间的和谐。伦理意义上的家庭上升到彼岸的精神家园,成为女性追寻的心灵港湾。《黑暗》这部小说传达着莱辛对于女性成长的积极探讨,对现实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同时为反观国内相关文学提供了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