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研究认为,遗传、环境、免疫三者相互作用参与UC发病,并可能决定其临床表型。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等。近年来血清学标志物及饮食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分析本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血清抗核周型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是否存在相关性,探讨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UC的相关性及与p-ANCA、GAB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117例UC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检测血清p-ANCA、GAB,对其中59例UC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本组UC患者病变范围以全结肠和左半结肠(39.3%,23.9%)为主,中、重度(39.3%,38.5%)多见,有肠外表现者占7.1%,存在病变累及范围越广、病情越严重的趋势,病变程度与范围存在相关性(P<0.05)。p-ANCA、GAB在U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4%、9.4%。59例UC患者中,出现食物特异性抗体IgG者达51人,阳性率为86.44%。与对照组(非感染性腹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的食物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ANCA阳性时出现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GAB阳性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NCA、GAB阳性与U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类型、病变范围、病情程度、肠外表现等无关。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与病变部位不相关。p-ANCA阳性的患者多存在食物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