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刺激短暂呈现并消失后,奖赏刺激立即呈现,如此多次匹配,中性刺激便转化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诱导出动物的信号追踪或目标追踪。前者是指条件刺激呈现期间,动物接近CS的反应;后者是指条件刺激呈现期间,动物接近奖赏呈现装置的反应。奖赏相关线索不仅能够影响动物的正常行为,还可以导致动物的不可控行为,个体对奖赏有关线索的反应方式可能是决定精神病理现象如成瘾易感性的关键因素。多巴胺(Dopamine, DA)对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反应均有重要影响。成瘾药物吗啡处理增加脑奖赏系统DA释放,并且新近研究表明阿片受体在环境线索获得控制行为能力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吗啡对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先天具有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倾向的动物的影响是否相同,均未见到报道。吗啡和氟哌啶醇(D2受体拮抗剂)联合给药对两类动物的行为效应也不清楚。再者,有机体的生理功能是多种神经递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DA释放具有调节作用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系统也参与了信号追踪调节。但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反应中是否存在着DA和5-HT之间的交互作用,也需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本课题选用丙咪嗪和氟哌啶醇考察DA和5-HT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的影响。其中的丙咪嗪同时提高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5-HT在突触间隙中的含量。而NE对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的影响目前尚未见到报道。本课题以食物为奖赏、以短暂呈现的局部性CS为信号,条件刺激与食盒之间保持8cm的空间距离,采用同时测量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的方式探讨条件性接近反应的多巴胺机制,以进一步理解环境刺激影响个体行为的机制,为治疗以行为控制能力丧失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提供线索。本课题的主要发现如下:①吗啡、氟哌啶醇急性和慢性处理均显著减少大鼠的信号追踪表达。②氟哌啶醇能够降低目标追踪组大鼠而非信号追踪组大鼠的信号追踪获得,吗啡单独注射没有显著影响两组大鼠的信号追踪获得,而与氟哌啶醇联合给药的情况下,吗啡强化氟哌啶醇引起的目标追踪组大鼠信号追踪获得减少的倾向。可能是分组训练阶段的信号和奖赏等经历影响了大鼠在新的Autoshaping训练中的反应,使吗啡处理没有显著影响两组大鼠的信号追踪。其次,信号追踪大鼠伏隔核多巴胺水平较高,使其不敏感于吗啡和氟哌啶醇处理,而目标追踪大鼠伏隔核较低的多巴胺水平使其敏感于DA有关药物的处理。再者,可能是细胞间DA含量的升高引起了目标追踪组大鼠D2受体功能下调。③氟哌啶醇和丙咪嗪均能够降低大鼠的信号追踪获得,在同时注射这两种药物的情况下,丙咪嗪强化氟哌啶醇引起的大鼠信号追踪获得减少的倾向,这可能是由于细胞间5-羟色胺含量的升高使多巴胺释放减少导致的行为倾向。心得安没有显著影响大鼠的信号追踪获得,在同时注射丙咪嗪和心得安的情况下,心得安没有能够抑制丙咪嗪引起的大鼠信号追踪获得减少的倾向,这是由于NE没有显著影响信号追踪所导致的。④吗啡、氟哌啶醇、丙咪嗪和心得安单独给药与联合给药均没有显著影响大鼠目标追踪的获得与表达,这可能由三种原因导致:目标追踪反应很稳固,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多巴胺D2受体在目标追踪中没有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所采用的信号—食盒间较远的距离和较为显眼的食盒设置,导致大鼠的目标追踪反应达渐近线水平,对各种实验处理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