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BODE指数、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等临床观察指标,综合评估并对比逍遥散加味以及西医常规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分别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门诊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抑郁障碍(肺气虚兼肝郁脾虚型)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按时间先后随机分配为逍遥散加味组和抗揶郁药组,其中逍遥散加味组30例;抗抑郁药组30例。逍遥散加味组在COPD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给予道遥散加味中药内服;抗抑郁药组在常规慢阻肺西医治疗上给予定量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ODE指数、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的统计评定;并通过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疗程为28天。
研究结果:
1.组间基线对比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吸烟史方面、以及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BODE指数和中医证侯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存在可比性(P>0.05)
2.BODE指数评分对比
治疗后逍遥散加味组及抗抑郁药组BODE总评分及FEV1%、6分钟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程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β(95%CI)以及p值得出,逍遥散加味组与抗抑郁药组BODE评分治疗后相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可比性。
3.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的治疗前后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积分减少率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值均大于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咳嗽、情绪抑郁或易怒、喜太息)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逍遥散加味组治疗后咳嗽及喜太息症状较抗抑郁药组改善显著,以咳嗽症状改善较为明显(P<0.05)。情绪抑郁或易怒改善情况两组相差不明显(P>0.05),不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次要中医证侯(气短、喘息、自汗、乏力、脘腹胀痛、腹痛欲泄泄后痛减)的治疗前后方面,结果得出逍遥散加昧组在改善患者次要中医证侯评分情况较抗抑郁药组效果显著(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治疗前后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证明治疗有效,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逍遥散加味组与抗抑郁药组HAMD减分率结果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值未小于0.01以下,可见逍遥散加昧组与抗抑郁药组治疗效果差异相对不显著。
5.安全性评估
治疗后比较两组药品安全性比较,抗抑郁药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其中以性功能障碍、失眠、口干、便秘为多见。而逍遥散加味组基本未见不良反应,表明抗抑郁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逍遥散加味组显著增高,P<0.05,具有可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逍遥散加味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抑郁状态方面与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对比疗效大致相同,但逍遥散加味组在治疗中医次要证候的情况较抗抑郁药组相比疗效显著。在药品安全性评估方面,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逍遥散加味,所以COPD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选用逍遥散加味在缓解疾病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更为安全有效。
通过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BODE指数、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等临床观察指标,综合评估并对比逍遥散加味以及西医常规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分别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门诊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抑郁障碍(肺气虚兼肝郁脾虚型)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0例,按时间先后随机分配为逍遥散加味组和抗揶郁药组,其中逍遥散加味组30例;抗抑郁药组30例。逍遥散加味组在COPD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给予道遥散加味中药内服;抗抑郁药组在常规慢阻肺西医治疗上给予定量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BODE指数、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的统计评定;并通过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疗程为28天。
研究结果:
1.组间基线对比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吸烟史方面、以及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BODE指数和中医证侯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存在可比性(P>0.05)
2.BODE指数评分对比
治疗后逍遥散加味组及抗抑郁药组BODE总评分及FEV1%、6分钟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程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β(95%CI)以及p值得出,逍遥散加味组与抗抑郁药组BODE评分治疗后相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可比性。
3.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的治疗前后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积分减少率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值均大于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咳嗽、情绪抑郁或易怒、喜太息)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逍遥散加味组治疗后咳嗽及喜太息症状较抗抑郁药组改善显著,以咳嗽症状改善较为明显(P<0.05)。情绪抑郁或易怒改善情况两组相差不明显(P>0.05),不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次要中医证侯(气短、喘息、自汗、乏力、脘腹胀痛、腹痛欲泄泄后痛减)的治疗前后方面,结果得出逍遥散加昧组在改善患者次要中医证侯评分情况较抗抑郁药组效果显著(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治疗前后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证明治疗有效,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逍遥散加味组与抗抑郁药组HAMD减分率结果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值未小于0.01以下,可见逍遥散加昧组与抗抑郁药组治疗效果差异相对不显著。
5.安全性评估
治疗后比较两组药品安全性比较,抗抑郁药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其中以性功能障碍、失眠、口干、便秘为多见。而逍遥散加味组基本未见不良反应,表明抗抑郁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逍遥散加味组显著增高,P<0.05,具有可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逍遥散加味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抑郁状态方面与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对比疗效大致相同,但逍遥散加味组在治疗中医次要证候的情况较抗抑郁药组相比疗效显著。在药品安全性评估方面,抗抑郁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逍遥散加味,所以COPD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选用逍遥散加味在缓解疾病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更为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