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SAE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ouximu1984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施胶是提高成纸表面强度,改善成纸印刷适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苯乙烯丙烯酸酯SAE(Styrene Acrylic Ester)聚合物表面施胶剂合成工艺简单、施胶效果显著,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最佳的合成工艺,合成一种新型高效的阳离子性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表面施胶剂,该合成表面施胶剂施胶于原纸后,能显著提高纸张的抗水性、表面强度和耐破强度。本实验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高分子的淀粉作为乳化稳定剂,克服小分子乳化剂的缺点,提高乳化效果;二是对传统阴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AE聚合物表面施胶剂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处理,提高其与纤维的结合力,增强施胶效果。通过对乳化体系中单体的组成和乳化体系的研究,探索了阴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AE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的最佳合成条件。研究发现,软硬单体的比例对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的性能,以及施胶后纸张的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当硬单体比例为80%时,产品综合性能较好,与单纯使用氧化淀粉施胶相比,施胶后纸张抗水性降低了51.8%。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影响乳液合成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最佳乳化方案,即乳化剂用量为2%,淀粉用量占单体总量的20%,预乳化转速600r/min,SDS为乳化剂用量的0%。通过比较不同阳离子化改性方法对聚合物表面施胶剂和施胶后纸张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将阳离子单体DMC和阳离子淀粉结合使用时阳离子化改性效果最好。阳离子单体的用量对纸张性能有很大影响,综合考虑纸张性能和成本,DMC用量取单体总量的3%最合适,此时,施胶后纸张Cobb值为31.4g/m2,表面强度400cm/s,耐破强度450.1kPa,对纸张的改性效果均好于添加硫酸铝的阴离子表面施胶剂。该合成的阳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AE聚合物表面施胶剂为乳白色泛蓝光乳液,固体含量为27.7%,粘度为33.8mPa·s,阳离子密度为0.1546mmol/g,玻璃化温度为65.8℃。红外光谱分析FT-IR图显示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中含有各个参与反应单体的基团。SEM扫面电镜图显示,氧化淀粉+阳离子表面施胶剂施胶于原纸后,纸张纤维表面成膜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氧化淀粉,或者氧化淀粉+阴离子表面施胶于原纸后纸张表面的成膜效果。通过对表面施胶剂添加比例和施胶量的研究,分析了该阳离子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表面施胶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配置施胶液时,阳离子表面施胶剂比例为氧化淀粉的5%时,纸张的抗水性、表面强度和耐破强度均较好,且能节约成本;施胶操作过程中,控制施胶量为6g/m2,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纸张的抗水性、表面强度和耐破强度均能大幅提升。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从早期不自觉地以形写神,到魏晋南北 朝始自觉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到宋代文人画在时间性上突破了空间 性的“形实”,的确在“虚”的“神”的表现性上有所拓展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的创新,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挑战,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有一定启示作用。但由于国情和改革的背景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新公共管
我国企业在确定员工福利计划中两者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性质、规模、组织结构,企业的经济实力、财务稳定性、员工流动性等因素,结合设立员工福利计划的出发点和偏
采用同浴染色酶与中温型活性染料对纯棉织物进行一浴法退煮染色,探讨了未加染料时酶与分散剂用量、处理温度及时间对棉织物前处理效果的影响.讨论了纯碱及盐的用量、染色温度
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H.P.Grice在其哈佛大学的演讲LogicandConversation中提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和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与合作,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探讨系统功能语法中主位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依据Halliday的观点,系统功能语法实际上就是语篇语法(text gr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出行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交通问题,使得交通环境日趋恶劣。美、日和一些欧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智能交通网络进
在全球化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文化、思潮及价值观念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各个地区蔓延,其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药品流通环节重要一环的医药物流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在医药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医药物流配送
本研究旨在编制我国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以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文献综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形成了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理论结构模型,经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