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升级,加强中俄区域地方合作成为推动中俄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地方政府间的定期会晤机制丰富了区域合作的内涵,切实有效的解决了双方合作及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满洲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接俄罗斯,西临蒙古国,是一座“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的口岸城市。满洲里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欧亚第一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国际大通道,素有“东亚之窗”美誉,是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7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随着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进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满洲里已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十分重要的战略支点。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疆区定期协调会议是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疆区区域协调联络定期会晤工作委员会会议的简称,是中国满洲里与俄联邦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间共同确定的政府间定期会晤机制,始于2003年,此项机制的原则基础为“互利、合作、发展”,旨在紧紧围绕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局,共同解决制约双边地方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十余年来,双方共举行了24次工作例会,70余次专项分组会议,解决了涉及口岸、经贸、旅游及两国公民权益保护等多项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国际公路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关效率不断提高,并于2005年11月28日20:00时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实现了公路口岸24小时通关;双方海关、边检、国检等联检联运部门的定期会晤机制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边境贸易逐渐成熟;警务、交通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互贸区建设和功能提升稳步推进;两国消费者权益逐步得到保障;教育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可以说,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疆区区域协调联络机制的建立以及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的扩大了两个地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地促进经贸往来、增强政府间互信、增进人民间友谊。本文中,笔者将以“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疆区定期协调会议”这一机制为基础,简述外事翻译类型及特点、着重讲述从事外事翻译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工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简要介绍地方外事翻译工作的流程及方式方法,翻译策略的选择,并以笔者所在单位满洲里外事处翻译室为对象,简要分析科室小团队的协作方式方法等事宜。、目录、引言、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正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外事翻译概述。简要介绍外事翻译的概念、分类、特点,并结合工作实际及具体事例,详细阐述外事翻译人员应具备的各项素质。第二章:任务简介。对本次会议任务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会议情况、会议程序、翻译内容等。第三章:任务过程。侧重从译前准备、任务分配等方面详细描述整个任务进行的过程。第四章:翻译技巧与方法——本次会议翻译典型案例分析。对任务进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难点、重点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分析。第五章:翻译实践总结。从翻译过程、翻译的原则及方法两方面对整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找出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六章:结语。对本文做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