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优质教育的诸多诉求离不开学校教育科研的支撑和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又离不开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指导和引领。区县教育科研员是架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师教育科研的专业支持者,是区域教育科研的专业引领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区县教育科研员的专业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变“常用而不知”的方法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将隐形经验显性化,以提升其科研指导能力;有助于变“无意识”发展为自觉行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理性分析了区县教育科研员的专业素养,认为区县教育科研员应需具备认可教育科研、科研意愿较强、科研态度端正、服务意识强烈、遵守专业伦理等专业精神;具备教育理论、科研方法、实践性知识等专业知识;具备普及指导、课题研究、科研管理、决策咨询所需的专业技能。区县教育科研员即区县科研室专职从事教育科研和科研指导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呈现了上海市区县教育科研员的群体特征:性别比例悬殊,呈现“阴盛阳衰”;年龄结构合理,以31~50岁的科研员为主;学历结构理想,本科、硕士学历为主;职称结构合理,以中学高级职称为主;两类主要成长途径,54.5%从学校优秀教师或管理者提拔而来,45.5%从高校应届毕业后加入;专业背景主要分为学科+教育理论类、学科类、教育理论类三种类型;教龄总体较长,超过70%的科研员的教龄超过十年;研究成果丰硕,超过一半获得过市级及以上的奖励。区县教育科研员的专业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会受到来自自身和外部的阻力,如理论修养不够、研究方向难定、研究动力缺乏、科研方法不足、学科知识欠缺;科研氛围不浓厚、针对性培训较缺乏、带教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较欠缺、区域交流不频繁等。在科研员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及重要他人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类:1.内部自觉,如自主的科研实践磨练,自觉的自我生涯规划,持续多元的自我提升,持续激发前行的动力,自我实践的反思改良等;2.外部支持,如科研共同体、培养的机制、资源与互动、评价与管理、重要的他人等。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反思能力、加强科研实践等方式夯实内功;另一方面,通过巧用多种激励因素、探索科研联动机制、设计专业发展项目、改善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式巧借外力。内外合力,以促进区县教育科研员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