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先兆是中医病名,系在中风发生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感觉、运动障碍等前驱症状,临床常表现为眩晕、肢麻、瘫软、语涩、昏厥等。中风先兆的命名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金代刘完素首先提出中风先兆的命名,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录了中风先兆34种。另外文献中尚有小中风、小卒中、中风病先兆期、中风先期等称谓,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风先兆证的特点。中风先兆乃与中风病有大致相同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风、火、痰、气、瘀、虚”等方面。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了中风先兆的证候学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探讨中风先兆的证候规律及特点,深化对证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分析其病因病机,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可控因素,为防治中风病提供辨证治疗依据,为我们深入认识中风先兆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证候学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两篇,《中风先兆证候研究概况》综述了中风先兆证候的病名、病因病机、发病机理、辨证分型及中风先兆相关因素的古代和现代中医的认识,以及研究进展。《中医证候研究概述》综述了中医证候研究学概况,其中涉及证候规范化方法研究、分布规律等等。临床证候学研究部分,调查中风先兆患者90例,临床分为三型:气虚血瘀、肝阳化风、风痰阻络。按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统计中风先兆的各种症状及证候出现的频率和积分,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中风先兆临床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通过以上研究,认识到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学规律与中风病有相似之处,但亦有其特殊性,同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治疗上应注重其不同的病机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更好的防治中风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