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信息论、构式语法等理论框架下,主要从形态句法、及语义语用等维度考察假并列结构这一语言现象,旨在动态解释假并列结构现象的语义演变过程并探讨其语义演变的影响因素,以期从中获得重要教学启示。本研究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具体研究了动词假并列和形容词假并列结构的分布情况、句法-语义演变过程,并对造成假并列结构语义重构的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第一,假并列结构在口语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笔语,且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动词假并列结构形式通常受限于基本形式(base form)或不定式形式(to-infinitive)。第二,与try-to-V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动词假并列try-and-V结构存在以下特征:a)动词假并列结构较倾向出现于不定式或情态动词之后;b)动词假并列结构的共现主语通常为具有主动意志或感觉能力的人;c)动词假并列结构的共现动词大多数出现于表达’活动’(activity)的语境中。第三,与ADJ-and-ADJ的对比研究发现,形容词假并列nice-and-A结构存在以下特征:形容词假并列结构组成顺序具有不可交换性;语义’很,非常’具有不可推断性。最后,以无同义原则和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本研究将假并列结构逐步建构为独立’构式’,其语法功能由句法’并列’转化为语义语用’修饰’作用。虽然造成假并列结构语义重构的影响因素复杂,本研究重点论述了语言内部(频率、语音弱化)和语言外部(焦点原则、重言法)等因素。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探究边缘语法现象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将假并列结构作为构式进行教学和翻译的启示不仅扩充了现有的语法理论,还有助于优化英语教育研究者、学习者及翻译工作者对假并列结构的深刻理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