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华旅游动机及其变化研究—以韩国留学生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来华学习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形象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留学生群体的研究,虽然起源于社会学,但随着该命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表现出旅游学和跨文化行为学方面的特征与要素。对留学生而言,身处异国他乡会遇到语言不通、文化相异等种种困难。而在留学生活的跨文化适应中,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文化接触、文化适应方式。其不同留学阶段过程中旅游动机的产生、变化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跨文化适应中的旅游动机为切入点,以在华留学生的经验资料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自我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角度研究在华留学生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及其动态的变化过程。
  本文在梳理旅游动机和跨文化适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25名韩国在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在华留学生旅游动机的类型及其形成要素、旅游动机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建构了理论模型。在此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自我民族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文化适应能力,阐述作者在华留学时期的旅游经历来梳理旅游动机的变化过程,深入探究作者自身感受到的旅游动机变化因素。
  研究结论显示:(1)留学生的在华旅游动机分为追求新奇动机、社会交往动机、自我成长动机、放松/逃避动机、摆脱惯常动机。(2)在华旅游动机形成的主要要素分为促进因素、旅游信息、制约因素和克服因素4个核心因素。在“心理需求—旅游动机—旅游行为”的过程中,旅游信息、制约因素、克服因素在旅游动机形成过程中有显著影响。(3)以已有研究的文化适应模型为基础,留学生在华旅游动机的变化过程显示出“追求新奇—社会交往/自我成长/放松·逃避—摆脱惯常/追求新奇—社会交往/放松·逃避”的状态。(4)在华旅游动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文化适应和旅游制约两大类。文化适应是留学生在华留学生活中经历的积极影响因素。旅游制约是对生活、旅游的消极变化因素。(5)依据作者的自我反思过程分析,其旅游动机变化的内容与通过扎根理论得出的理论模型结果相符合。本文通过对在华留学生的研究,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自我民族志的方法,试图从理论上探究留学生在华期间的旅游动机及其变化过程;同时,研究结果为国际民间交流、旅游市场细分、深度旅游产品开发、留学生管理方案等提供了实践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和多方面应用,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收增效成为银行业的核心诉求。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层次变革,M银行在自助设备方面实行ATM服务质量监测,加大业务和科技上数据治理的协同力度,持续提升数据质量。目前,ATM的备付率和缺钞率是M银行自助服务战略体系的重要考核指标。如果ATM备付率过高,将导致资金在ATM内闲置而损失资金的时间价值;反之,将导致ATM缺钞率上升,降低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了集多样化体验设施于一体的住宿设施——民宿。民宿除了提供基本的住宿和餐饮外,还满足了游客对人文环境及自然风光的体验需求。具有特色建筑风格和个性化体验的民宿十分受游客欢迎,故此,民宿旅游市场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另外,游客入住韩屋民宿,除了可以感受韩国主题的住宅风格,还能体验韩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尤其受到外国游客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韩屋民宿。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先行研究
学位
伴随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传的旅游短视频让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景区迅速走红,成为网友争相前往“打卡”的网红景区,使得线上的流量激增转化为线下的游客爆发式增长。那么,网红景区在线上的爆红形象是否影响线下游客旅游体验需要进一步聚焦,因此探索网红景区形象与游客旅游体验质量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未来网红景区的发展方向。  鉴于此,本文以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和旅游体验质量ACS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