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ISG15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FN-stimulatedgene,ISG15)是干扰素诱导表达最强的干扰素(IFN)之一,也是第一个被鉴定的干扰素。ISG15以及蛋白质的ISG15共价修饰对刺激细胞增殖、增强细胞毒作用、促进白细胞趋化作用等先天免疫功能以及在干扰素调控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IS15蛋白是哺乳动物细胞受到干扰素和病毒刺激后高度表达的一种蛋白质。在感染阶段,ISG15大量迅速的表达反映了这种蛋白质可能在先天性免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证实ISG15具有细胞因子样的功能,能够诱导T细胞表达IFN-γ并刺激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目前国内外对ISG15基因的修饰酶系统及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功能的研究比较多,而ISG15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启动表达机制研究较少。   本试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二部分采用LA-PCR技术扩增小鼠ISG15基因1194bp的5调控区序列,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EGFP-N1-ISG15,对阳性克隆进行了PCR扩增、限制性酶切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瞬时转染等,获得如下研究结果:   1、克隆得到了小鼠ISG15基因5调控区1194bp(-1005~+189)序列。   2、试验成功构建了包含小鼠ISG15基因5调控区的重组质粒。   3、对小鼠ISG15基因5调控区序列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物种同源性,不同物种间启动区相似性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重复元件预测等,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经同源性比对发现ISG15基因5调控区在不同物种中同源性不高。在-1005到+189区域,小鼠与人、牛、乌鳢分别是有41.36%,37.89%,38.71%的同源性。推测该基因物种间差异性很大。   (2)该区域存在IRS、c-Ets-1、c-Myb、NF-w2、AP-1、HNF-3a(l)pha、PU-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它们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3)发现3处重复元件,一处为单一的重复序列为(A)n(-955/-860),一处重复tRNA元件为Ala-GCY(_)(-839/-777),还有一处为DNA重复元件FLAM_C(-583/-469)   (4)发现小鼠的ISG15基因5端非编码区包含单一的内含子,有五处enhancer区和一处ISRE元件以及一处保守的NF-κB结合位点。   4、瞬时转染实验表明小鼠ISG15基因5调控区序列在成纤维细胞系具有启动子功能。   本研究为小鼠ISG15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调控及其与动物先天性抗病毒、炎症等性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确定小鼠ISH15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及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