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军事著作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所熟知。据统计,从1905年到现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多达三十余本,本文选取的翟林奈,格里菲斯和林戊荪的三个英译本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角:文学研究,军事研究和文化传播,而这有助于笔者从布迪厄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皮埃尔·布迪厄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学界开始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进行翻译研究,这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并有助于我们从译者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等方面进行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文章主要从《孙子兵法》三个英译本在翻译动机和视角、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翻译方法(直译,意译,音译,漏译和伪译)和翻译文本(修辞手法,军事术语和文化负载词)四个方面对比研究,肯定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翟林奈处于文学和翻译场域,他出版的众多书籍和优秀的中英双语能力成为其文化资本,也提供了经济资本(稿费)和社会资本(出版社支持),其惯习体现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是学习中国文学和军事知识,翻译活动中侧重文学研究;格里菲斯处于军事和翻译场域,他优秀的双语能力和教育背景成为其文化资本,任职将军的经历也提供了经济资本(薪水)和社会资本(出版社的支持和著名军事家李德哈特的作序),其惯习体现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是学习中国军事知识,翻译活动中侧重军事研究;林戊荪处于文化和翻译场域,长期的海外经历和英语学习为其提供了文化资本,中国对外出版集团主席的工作经历和中华书局的支持提供了经济和社会资本,其惯习体现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是向全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翻译活动中侧重文化传播。三人不同的场域,惯习和资本使其在翻译实践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在翻译视角上,翟林奈,格里菲斯和林戊荪分别为文学研究,军事研究和文化传播;在翻译策略上,翟林奈和格里菲斯侧重于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林戊荪侧重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方法上,翟林奈和格里菲斯多运用意译,林戊荪多运用音译,格里菲斯不严谨的治学态度导致很多漏译,在涉及到中华文化和军事的理解上,翟林奈和格里菲斯难免会有一些伪译;在翻译文本中,修辞方面,格里菲斯相对较弱,军事术语方面翟林奈较弱,文化负载词方面两人明显不如林戊荪。论文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译本和例子选择的主观性,理论研究的不成熟,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积极推动该理论的发展,扩大选取的译本范围,利用语料库或统计工具选取例子来避免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