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世界温带地区应用最广泛的草坪草种,本课题组前期通过空间诱变育种技术获得了草地早熟禾矮化突变体(dwarf mutant,A16),为分析其抗病性,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巴润”野生型(wild type,WT)及矮化突变体A16为实验材料,分别接种引起币斑病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腐霉枯萎病的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以及引起褐斑病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测定WT以及A16在三种病原菌侵染下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病程相关基因NPR1、PR1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的表达量,比较WT和A16在不同病原菌侵染下的抗性。结果表明,在核盘菌的侵染下,WT和A16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区别。表观指标中WT的发病率以及病情指数均显著大于A16,生理指标中WT中的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A16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OD活性、CAT活性、APX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小于A16,MDA含量显著大于A16。A16的分子指标NPR1以及PR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48h达到峰值,分别为51.099,36.903。在瓜果腐霉菌的侵染下,WT以及A16的各项指标亦有区别。表观指标中WT的发病率以及病情指数均显著高于A16,WT中的SOD、POD、CAT活性、APX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小于A16,WT中的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大于A16。A16的分子指标NPR1以及PR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24h达到峰值,分别为7.434,8.723。在立枯丝核菌侵染下,WT以及A16的抗性响应区别为:表观指标中WT的发病率以及病情指数均显著小于A16。WT中的SOD、POD、CAT活性、APX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大于A16,WT中的MD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小于A16。A16的分子指标NPR1以及PR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96h达到峰值,分别为6.738,2.916。根据表观指标、生理指标以及分子指标判断,A16对于币斑病和腐霉病的抗性强于WT,对于褐斑病的抗性弱于WT。当A16被三种病原菌同时侵染时,其抗性为A16腐霉>A16币斑>A16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