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案发重重,损失巨大,能否有效地对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防范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而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既关乎金融体系的稳定,又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基本保障。操作风险的精确度量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金融界和监管当局对此越来越重视,一是巴塞尔协议对操作风险内容的不断更新,二是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但由于操作风险被纳入资本监管范围不过9年时间,与发展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度量相比,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计量标准、管理体系还有很多争议,尚没有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管理体系。再对应到我国,金融行业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操作风险度量技术和方法的应用研究,远远不及国外同业。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对操作风险定义、分类和特点的认识,论述了操作风险度量的适用模型及其优缺点,并探索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度量方法和技术——收入模型,以招商银行为例,运用1999年到2012年共计14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模型预测了该银行下一年操作风险损失准备金额,这与该银行经营现状较为相符,同时也说明收入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之后文章选取了一起国内操作风险案件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可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