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对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诊断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PET/CT检查,并行纵隔镜检查或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获得病理组织,对照病理结果,分别计算出CT及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度。  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51.4%、76.5%、48.6%、78.5%,准确度为70.0%;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1.1%、88.6%、76.9%、90.9%,准确度为86.2%。  结论:  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无转移者基本可以排除转移,提示有转移者可行纵隔镜手术进一步确诊或手术治疗时规范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神经精神性(NP)综合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尚无诊断金标准,目前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检查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SLE患者MRI
目的:探索蒙药三味檀香散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药物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0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就诊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老年病科、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