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南岭位于北回归线,是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本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广东南岭山地森林溪流鱼类资源结构特点,为广东南岭山地森林溪流的鱼类资源的管理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014年和2015年对广东南岭地区鱼类资源进行的调查,对该地区鱼类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点和饵料资源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采集鱼类标本3463尾,经鉴别分属于3目8科29属38种。结果显示,该地区优势类群为鲤科鱼类,有5亚科14属16种,占总种数的42%。该地区鱼类可划分于5个区系复合体,其中热带平原复合体构成了广东南岭山地溪流鱼类的主体。渔获物以小型鱼为主,平均尾重27.44 g。2、从栖息类型来看,是以生活于水体中下层鱼类为主,从食性类型来看,杂食性鱼类占广东南岭鱼类种类的较大比例,其次是植食性鱼类。3、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中Simpson、Shannon-Wiener、Margalef指数分别为0.925、2.944、4.54。说明广东南岭地区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海拔为300-600 m时各项指数都较高。4、通过ABC曲线研究发现广东南岭鱼类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生长快、性成熟期短的小型鱼类占广东南岭鱼类群落主要种类。5、广东南岭地区饵料资源较为丰富。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共378种,浮游植物共计241种,其中又以硅藻门为主,占浮游植物种类的56%;绿藻门次之,占浮游植物种类的26%;蓝藻门占浮游植物种数的12%;黄藻和裸藻亦有分布但种类较少。浮游动物共鉴定出四大类,共计77种。以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种类的31%;轮虫和枝角类亦有分布,两者都占浮游动种类的25%;桡足类种类最少占19%。还调查出底栖动物共50种;水生植物发现苦草(Vallisneria asiatca)、轮叶黑藻(Hydrilla va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沟草(Ruppia rostellata)、大茨藻(Najas marina)、小茨藻(Najas minor)、聚草(Nyriopdyllum spicatum)、轮叶狐尾藻(M.verticillatum)、五刺金鱼藻(Ceratophyllum oryzeiorum)共10种。在海拔500 m左右的地区饵料资源最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