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命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讨论,触及大量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从老子、孔子、孟子到董仲舒、朱熹等等,研究、学习它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形塑了这个命题的原典,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在今日所面临的生态议题中,从“天人合一”的发展角度出发,挖掘和阐释它思想中的生态智慧,为解答今日之问题的理念极具导向和现实意义。“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命题,而且也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模式。从“天人合一”相关的古典文献着手,还原典籍中提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或概念,这些问题和概念正如近现代的学者所持续追问的一样,“什么是天?”、“如何合一?”可能我们并不一定完全接受他们的解答,但答案中隐含的一些独到见解却能给我们启发。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发展的爬梳,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的代表人物那里的所指涵义,明了其内在蕴含意味变迁便是必要的理论前提。这种梳理可以清楚的看到“天人合一”思想不能笼统地同西方生态伦理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等同,但是,在时代需求下,对“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意义的挖掘有助于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解读并非否认“天人合一”的其他意蕴,也并非简单将其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将意涵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关于生态伦理这一层面抽取出来,同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作对比,表明在面临当下的发展问题时,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形成中国独有的生态伦理观,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为可持续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这种寻找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追究,更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具有实际意义。对“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价值层面的意义进行生态伦理的探讨和阐释,旨在通过“天人合一”这种整体思维模式,唤醒每个个体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担当,尊重天地万物间的内在价值,推进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单纯依靠技术和政策的硬性驱动,而是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人文情怀,才能实现真正地绿色、共享、和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