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对《湘报》(第1号-第177号)共计177期原始文本的考证与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比照法的研究方法,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切入,以湖南当时的文化环境为着眼点,细致梳理了《湘报》的媒介组织形态、“南学会问答”栏目传播策略、《湘报》及问答栏目的新闻传播学意义,以期更加客观、多角度来评价《湘报》的学术研究价值,为打开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区域性提供新的文献线索和不同的视角。《湘报》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湖南长沙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它所反映的当时湖南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在当时的全国整体来看,具有着代表性意义。《湘报》总计有44期不连续刊载的“南学会问答”栏目,共设有71个问答,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教育、政治、天文地理、军事、实业经济、宗教、法律以及其他方面等8个类别。其中,教育方面计14篇(20%),政治方面计11篇(15%),天文地理方面计10篇(14%),军事方面计8篇(11%),实业经济方面计6篇(9%),宗教方面计5篇(7%),法律方面计4篇(6%),其他方面计12篇(18%)。“南学会问答”作为《湘报》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其问答形式较为特殊,是将南学会讲堂中的问答内容选录并刊登于报纸,凭借讲堂内部主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形成第一次有效的人际传播,再经由《湘报》对其进一步宣传推广,完成了第二次更为广泛的传播活动,即形成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相互联动的传播形态,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而这种传播方式在当时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传播方式。《湘报》开创了湖南近代自办日报的先河,推动了近代湖南的新闻出版业,为后来者创办报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南学会问答”栏目形成了编者与读者之间互动的传播模式,体现了当时湖南士人互相探讨时局的社会风气,成为了一个洞察戊戌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时务心态和西学素养的重要窗口。同时,《湘报》沿袭了维新改良派办报纸的惯例,将论说置于报首,推进了湖南近代新闻评论的发展;也丰富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包括论说式,问答式,诗歌式以及白话式等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也革新了新闻传播方式,不仅开拓了从学会学堂、报刊到读者的多级传播渠道,也呈现了作者和读者合而为一的多级传播方式;最后,扩充了新闻信息传播来源,问答栏目以现场对话为主要传播来源,同时新闻报道以转载为主要的传播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