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报》及其问答栏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y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对《湘报》(第1号-第177号)共计177期原始文本的考证与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比照法的研究方法,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切入,以湖南当时的文化环境为着眼点,细致梳理了《湘报》的媒介组织形态、“南学会问答”栏目传播策略、《湘报》及问答栏目的新闻传播学意义,以期更加客观、多角度来评价《湘报》的学术研究价值,为打开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区域性提供新的文献线索和不同的视角。《湘报》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湖南长沙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它所反映的当时湖南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在当时的全国整体来看,具有着代表性意义。《湘报》总计有44期不连续刊载的“南学会问答”栏目,共设有71个问答,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教育、政治、天文地理、军事、实业经济、宗教、法律以及其他方面等8个类别。其中,教育方面计14篇(20%),政治方面计11篇(15%),天文地理方面计10篇(14%),军事方面计8篇(11%),实业经济方面计6篇(9%),宗教方面计5篇(7%),法律方面计4篇(6%),其他方面计12篇(18%)。“南学会问答”作为《湘报》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其问答形式较为特殊,是将南学会讲堂中的问答内容选录并刊登于报纸,凭借讲堂内部主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形成第一次有效的人际传播,再经由《湘报》对其进一步宣传推广,完成了第二次更为广泛的传播活动,即形成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相互联动的传播形态,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而这种传播方式在当时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传播方式。《湘报》开创了湖南近代自办日报的先河,推动了近代湖南的新闻出版业,为后来者创办报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南学会问答”栏目形成了编者与读者之间互动的传播模式,体现了当时湖南士人互相探讨时局的社会风气,成为了一个洞察戊戌时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时务心态和西学素养的重要窗口。同时,《湘报》沿袭了维新改良派办报纸的惯例,将论说置于报首,推进了湖南近代新闻评论的发展;也丰富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包括论说式,问答式,诗歌式以及白话式等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也革新了新闻传播方式,不仅开拓了从学会学堂、报刊到读者的多级传播渠道,也呈现了作者和读者合而为一的多级传播方式;最后,扩充了新闻信息传播来源,问答栏目以现场对话为主要传播来源,同时新闻报道以转载为主要的传播来源。
其他文献
软件产品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规模越来越大,软件测试技术也随之发展,它是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检验软件产品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确认产品是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地深化,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其规模,数量,类型都在成倍的增长。由于高校学生社团在育人、组织青年,培养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
目的对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根的野生和栽培品种进行比较研究并评价药材质量,为建立贵州省栽培金铁锁的GAP药材标准、完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六) 王富仁冯雪峰及其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务实派的鲁迅研究是怎样被整合的?继之发展起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理论派别?至今对我们还是一个谜。用传
<正>中学地理的学习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改进。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往都是教师控制着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进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相对活动的时间
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相应地进行改革,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始转向以学生学习
在当前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对政府行政效能的要求,开始从单纯追求行政效率,片面强调GDP增加,转变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注重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公民权利的实
利用Excel的线性回归功能,能快速算出片剂溶出度试验中的溶出度参数(T50,Td,m)及任何时刻的溶出度,减少了作图法的烦琐过程,避免了因人而异的操作误差,与文献方法比较,结果一
<正>地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并树立起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了与"
采用问卷调查对幼教师资现状进行的调查表明,幼教师资的教育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理念的提升,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