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素有“老顽童”之称的张建亚导演及其电影作品进行研究,尝试填补我们在导演研究工作上的一个疏漏。文章首先考察了关于张建亚电影研究的现状,发现电影学界对此课题关注得显然不够。
通过仔细考察张建亚成长经历和电影创作历程,文章归纳出了张建亚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即探索期(1982-1992)、辉煌期(1992-2002)和鼎盛期(2002-现在),并初步发现了一些张建亚在电影创作上不同于其第五代同学们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创作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一种两分法的电影风格坐标体系,文章对张建亚电影的个人风格进行了初步定位,即一种故意和现实生活拉开距离的电影风格,并进一步总结出了这种电影风格的两个层面,即叙事的游戏化和影像的奇幻化,也就是张建亚本人一直追求的“既好玩又好看”。
通过考察相关访谈,文章随后探讨了张建亚独特的电影观念,比如“以假乱真”、“好玩好看”、“智力游戏”、喜剧观、主旋律观、导演职业观等,粗略总结了一些张建亚的个人创作习惯,比如他对剧作、表演、摄影、剪辑等工作的个性化把握,还深入解析了张建亚的创作潜意识,比如幽默情结、童真情结、平民情结、冒险情结、游戏情结等。
然后,文章从类型的角度对张建亚电影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探讨了他在儿童片、惊险灾难片、喜剧片和武侠动作片这几种中国式电影类型上所作的开拓性贡献,归纳了张建亚电影所沿用的独特故事模型,即“大社会里小人物的冒险游戏”,并总结出了张建亚电影的一贯主题,即“小人物与大社会的关系”,同时还对其主题思想的表达进行了一番审视,初步探讨了张建亚电影的三种主要意念,即歌颂集体主义、质疑社会问题和弘扬个人英雄主义,在此之后,文章还对张建亚电影的文化内涵作了粗浅的分析,认为它们既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又蕴含着反封建、反专制的现代主义文化因子,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文章对张建亚的电影创作进行了一番整体回顾,认为他是一个在商业和主流体制夹缝中生存的作者导演,一位当之无愧的喜剧片大师,对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类型化发展以及国产数字影视特技的开拓性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充满信心地展望了他今后的电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