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振动信号在线分析与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振动信号在线分析与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周界安全监测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基于土壤振动信号分析与识别的周界安全预警系统,不但能够把传统的事后报警转变为事前预防,而且能够实现对周界事件的智能分类。土壤振动信号分析具有原始输入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   本文工作源于863课题“油气管道光纤安全预警技术与装备研究”,以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振动信号为输入,重点研究土壤振动信号分析与识别,从而实现油气管道预警与管道事件智能分类。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土壤振动信号分析与识别的周界预警与智能感知方法模型,围绕该模型,主要工作如下:   1)土壤振动信号分割: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关系数与希尔波特变换的自适应阈值窗口能量切分算法,该方法能够简单而快速地将真正有效的振动信号从原始土壤信号中切分出来。实验表明:不但不存在漏切、误切情况,保证了预警系统不会出现漏报、虚警,而且振动信号精确切分率为95.9%,确保了土壤振动信号特征的完整性。   2)土壤振动信号去噪:本文提出了小波分层阈值去噪算法,该方法能将淹没在大量背景噪声中的土壤振动信息有效地提取出来,大大提高了土壤振动信号的信噪比,为后续识别打下了良好基础。   3)特征提取与特征选择:本文提取的土壤振动信号特征来源于三方面:基于小波包的时频分析(32维)、反映人耳听觉特性的MFCC系数(Mel-FrequencyCepstral Coefficients)(24维)、时域上幅度包络变化(30维)。为了获得精炼而有效的特征,本文还用PCA(主成分分析)对提取出的86维特征进行了降维,最后获得43维独立、正交的土壤振动信号特征向量。   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级分类器设计:本文分类器包括两级,一级分类器由SVM支持向量机与BP神经网络组合而成,实现对单一信号片段识别。二级分类器基于投票机制实现对事件分类,同时考虑了用户规则、可信度、报警级别因素。另外,为了能够让分类器具有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分类器中还加入了增量学习模块。   经过在真实的油气管道应用环境中实验测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但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而且对八大类土壤振动事件(打夯、打桩、农耕、电钻、钻井、大型机械、砸钢管、火车),振动信号片段识别率达到90.38%,事件识别率达到94.35%,完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文提出的基于土壤振动信号分析与识别的周界预警与智能感知方法模型具有通用性。目前已经在长距离石油天然气管道中成功应用,并将要投入短途雷区预警系统中,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广到整个周界安全预警、地震监测等领域。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太阳能作为未来一种新的替代能源,因其清洁、无污染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应该对光伏发电系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之后生物学领域中的又一重要成就,它揭示了编码基因信息的传递方向和途径。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自2
学位
电力信号状态估计是电力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电能质量分析等的共性问题,对电力参数测量、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信号状态估计是指进行电力信号分析和处理,测
在节能减排,开启低碳经济的新时代,对太阳能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家庭太阳能供电系统是一种家庭实用太阳能方案,其中的家庭能源监控器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的核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中,以较小计算代价换取较高定位精度是节点定位的重要需求之一,并成为定位算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锚节点多且数据稳定性欠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自组织、分布式网络系统。通过GPRS终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的上位机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企业、组织内部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如何使得企业、组织有效地维护海量信息、整合分布异构数据资源并实现领域数据共享,是当前各领域深化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领域数据集成及规范核心的领域数据项标准术语体系——领域本体,是实施领域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的基础。如何直观的构建领域本体,满足各领域专家的工程应用需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研究现有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项目“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工业控制领域的深刻技术变革。控制系统的结构沿着网络化、开放性方向发展将成为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工业以太网正成为工业
微生物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应用基础,是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一次成功的发酵同时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生产菌种的遗传特性,二是发酵条件。保证微生物菌种在最适的发酵条件下大量生长并合成代谢产物,才能获得工业规模的最大生产效率。近几十年中,发酵工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控制也变得越发重要。合适的数学模型是进行过程优化和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首先研究了发酵过程的建模,继而对过程的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更清洁更高效的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增大。为实现分布能源的高效利用,微电网技术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微电网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