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更是儿童生活于其中、了解社会与人生的主要手段。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游戏应该是教育的常态,但由于历史的、人为的等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得教育与游戏逐步分离,本应弥漫着斑斓色彩的教育变得封闭、单一,令人望而生畏。本文从反思现实教育状态入手,从本体论层面及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现象学、禅宗美学各个视角对游戏进行阐述,总结出游戏具有严肃的、审美的、自由的、异于“日常生活的”、非功利的、表演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诠释游戏精神:自由精神、创造超越精神、对话体验精神与无功利精神,以此找到游戏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阐述游戏与教学的关联,游戏的精神可以让课堂教学充满游戏性。在对游戏理论及其游戏精神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论文第三部分开始对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要素及环节进行了系统讨论。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探讨,对游戏视野下教学目标的“应然状态”讨论过后,来反观当前课堂的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确定出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游戏人”,认为“游戏人”必须是“生活中”的人、“游戏人”应是具有完整生命的人、“游戏人”应该视游戏为生活方式、“游戏人”会在课堂中与生命进行对话。第四章观照教学过程,通过游戏精神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观照,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五章主张构建“游戏场”式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影响良好课堂情境塑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游戏精神的观照与审视,让课堂教学还原游戏的生机与魅力,让儿童寻回本真的自我。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阐明“游戏”对于课堂教学的本体价值,呼吁要还原教学的本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