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腺苷A1R敲除的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性痛小鼠模型腹腔注射咖啡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探讨咖啡因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将基因小鼠分为四大组:正常组、急性造模组、咖啡因组及造模+咖啡因组。然后根据小鼠不同的基因型在四大组里又各分为野生鼠组、杂合子组及纯合子组三个小组,总计十二个小组,每组小鼠15只,共180只基因小鼠。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急性造模组在小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20ul,1.5%),小鼠足底出现肿胀,有白色透明小泡,不停舔足为造模成功;咖啡因组为腹腔注射咖啡因(10mg/kg)。造模加咖啡因组则先造模然后在腹腔注射咖啡因。四个大组首先进行行为学检测,观察针刺干预前及针刺干预10min后机械痛域与热痛域的变化;然后进行四大组电生理学检测,观察针刺干预前股二头肌肌电反射情况及针刺干预1min后0-5min内股二头肌肌电反射变化情况。结果:1.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杂合子与野生鼠在正常组及造模组中针刺镇痛效果显著(p<0.01),纯合子则无统计学意义;在咖啡因组与造模加咖啡因组中,杂合子与纯合子针刺前后统计学无差异(p>0.05),说明针刺镇痛效果较差,疼痛没有缓解。野生鼠在针刺前后,不仅针刺镇痛效果差,反而出现了痛敏现象,针刺前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在正常组与咖啡因组、造模组与造模加咖啡因组的针刺疗效比较,杂合子与野生鼠的针刺疗效均正常组优于咖啡因组,造模组优于造模加咖啡因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纯合子的针刺疗效在正常组与咖啡因组、造模组与造模加咖啡因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生理学实验结果说明:纯合子针刺后0—5min内,四个组的三个针刺强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纯合子无效;杂合子在正常组的三个针刺强度,针刺后Omin效果最好(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并且Omin手针效果强于TC与0.5TC。在造模组的三个强度里0-2min效果最佳(p<0.001),3-5min效果不明显(p<0.05),0.5TC强度效果最好。在咖啡因组中出现痛敏现象,且统计学有差异(p<0.05)。在造模加咖啡因组中0-5min统计学均没有差异(p>0.05);野生鼠在正常组及造模组中,0—2min效果最佳(p<0.001),在造模组中的镇痛效果优于正常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在剩余俩组针刺后0-5min统计学无差异,偶有痛敏现象出现。在正常组与咖啡因组、造模组与造模加咖啡因组的比较中,杂合子、野生鼠的三个针刺强度,正常组的镇痛效果优与咖啡因组、造模组的针刺镇痛效果优于造模加咖啡因组,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腺苷A1受体不仅参与疼痛的调节机制,更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2.咖啡因拮抗腺苷及A1受体,削弱了针刺镇痛。3.针刺镇痛对机械痛比热痛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