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深受哥特派小说的影响,她的小说大多情节曲折,具有神秘、恐怖的色彩。Rebecca是她最为成功的小说之一,该小说自面世以来便备受关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且被改编搬上荧幕。该书主要以“实有”陪衬“虚无”,书中的女主人公一开始便已死去,但其音容笑貌以及对曼德利庄园的控制均通过书中其他人物显现出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颇具感染力的环境氛围以及复杂多变的小说情节吸引多个译者投身于该作品的翻译。Rebecca现已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汉译本也有多个版本。该书汉语书名的翻译也经历了一个从《吕蓓卡》到《蝴蝶梦》的转变。其中于1994年出版的林智玲、程德的合译本《蝴蝶梦》已被多位学者从名著重译、误译、书名翻译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格式塔”一词首先起源于心理学,意为“形状”或者“完形”,而后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斯内尔-霍恩比提出将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并基于格式塔理论,倡导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主张对原语语篇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将格式塔与翻译结合起来对翻译的过程及译本进行研究。姜秋霞在格式塔理论及其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于2002年发表专著,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格式塔意象再造的研究视角,基本内容是:格式塔意象不同于传统概念中的意象,指的是一个整体概念上的意象,是文学文本中的一种特质;每个格式塔意象均由多个意象整合而成,且具有格式塔质,即“情绪”和“轮廓”,并提出成功的文学翻译在于成功的格式塔质再造;基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翻译模式为两步:第一步,格式塔意象心理再造,即对原文的充分理解和整体把握;第二步,格式塔意象的语言再造,即译文的组织与措辞。本论文从心理和语言两个方面出发对小说中环境氛围、人物形象等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进行了着重分析,并以译文的完整和谐作为标准来寻求对译文有一个整体的衡量与把握,从而反过来再次验证得出格式塔意象在心理与语言两个层次上均得到成功再造。通过在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进行分析,本论文得出的结论是译本基本实现格式塔意象的和谐再造。此外,本论文对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与方法也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