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素质是经济结构和竞争力的集中表征。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和在国际分工链条中位置的核心因素。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后发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而言,大多数产业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下游,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价值不高,产业间衔接松散,资源环境压力巨大,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研究知识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者之间内在关系和机制传导过程,从中探寻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模式,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界定经济区域、知识创新、经济机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后,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和产业结构演进模式理论,并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尤其是关于知识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旨在寻求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始诱因和调整路径。接着,在分析了单个产业产生成长的一般条件和演进形态的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了知识创新对总体产业结构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创新源生成的机制、表现形式和知识扩散的途径和形式。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归纳为经济环境因素、供给因素、消费需求因素三类,通过比较这三类因素与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和内在传导机制,认为:无论是单一创新源的单核区域,还是存在多中心相互作用的多核区域,知识创新都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始动力。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文章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存在区域要素流动的开放经济环境下,分析了封闭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困境和实行对外开放对原封闭地区的一些变化,构建了开放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走向发达过程和一般模式,包括从技术创新路线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安排了后发区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各阶段产业发展战略序列选择,区域知识创新源头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过程和创新源向周围地区空间扩散的形态,开放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动力机制等。最后,提出了加强知识创新,发展知识产业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文章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产业结构各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机制,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知识创新能力和扩散水平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也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状态和经济发展前景;分析了单核区域知识刨新源的生成机制和存在形式,提出后发区域运用不平衡发展理论,以城镇体系为载体和知识传播的节点,利用增长极的知识创新及其在空间上的扩散效应,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这样一条发展路径;从技术创新路线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安排了后发区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各阶段产业发展战略序列选择;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