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绿地以其社会、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们所重视,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目前城市公园绿地的开发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认识和实践水平,公园绿地配置的系统性比较弱,各类公园绿地布点的科学性比较差,布局分散,可达性低,社会效益覆盖面相对较窄,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直接影响城市环境的综合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以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绿地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城市休闲游憩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国家公园绿地发展的先进经验的借鉴,针对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根源性影响因素(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再规划、景观生态安全、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结构、城市历史文化)、功能实现影响因素(包括服务半径、可达性和防灾避灾)和针对性影响因素(包括遗址、交通、地质地貌、风向、地价、自然水体、自然植被和人口密度)。并且以合肥为实例,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总结出合肥的公园绿地布点主要受到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等的影响。最后,以改善、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进一步整理出公园绿地规划布点的一般先后顺序。本文既强调了公园绿地合理布点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公园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有效性,对公园绿地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希望能对公园绿地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