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科植物分枝结构多尺度建模与叶柄力学性能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是植物对外部环境产生最大适应的体现。沿海棕榈科植物长年承受风载,其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风力机的工作环境与植物所处环境极其相似,而王棕是棕榈科中一个典型树种,对王棕植物组织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其抗风性能,为风力机的植物仿生设计提供依据。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不但承受自身重力,而且承受风载、雨载的共同作用。王棕叶柄能够承受多种载荷而不被破坏,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将叶柄看作是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研究王棕分枝叶柄对其抗风性能的影响。首先制作0°、45°、90°三个试样进行拉伸实验,测得材料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五个独立参数,然后再以王棕的一个叶柄为研究对象,建立叶柄宏观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与重力加载分析,变形结果分析显示模型建立是正确的。采用环境电子显微镜扫描得到王棕各个部分的微观结构图片。由王棕各部分的显微图片可以看出,植物起支撑作用的器官微观组织比较致密,输送养分器官微观组织比较疏松,植物的微观组织结果与其承担的职能密切相关。运用MATLAB中voronoi函数重建维管束的显微图片,获得维管束的微观截面矢量图形,并用面积比率法和面积云图匹配法对Voronoi棋盘图的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Voronoi棋盘图对多孔截面的几何特征具有较高的还原度,所获得的维管束的微观截面矢量图形是可靠的。以宏观模型计算结果为基础,进行多个子模型分析,逐渐降低模型尺度,最后达到维管束的分析尺度。在微观尺度下对维管束进行分析,研究叶柄的维管束微观结构对叶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管束此微观结构有利于减小叶柄应力,同时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宏观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不能满足对微观结构模型的描述。
其他文献
资源法则资源是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生活中,大部分资源以物质形态出现,如金钱等其他所有能看得见的财产;一些资源以非物质形态出现,如知识、技能、思想、精神、理念以及自身的素质
我国建筑行业能耗问题严重,中小学校建筑的能耗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小学校教学楼在使用对象和使用时间都有特殊性,因此,在舒适度的要求上以及节能技术的选择上要特别考虑。另外,以前对中小学校教学楼的节能研究都是基于寒冷气候特点下的,对于结合青岛地区气候特征下的研究非常少。青岛虽属于寒冷气候,地形地貌具有山地特征。滨海的地理位置,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温度比较温和,但是潮湿问题严重,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不仅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无机纳米材料,由于其层板元素易调控、层间阴离子种类丰富而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荧光素(FLU)是一种中性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正在逐步演化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疫情不仅让世界的今天遭受创伤,代表世界明天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
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已经成为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主要模式。这些模式通过寻找贫困地区的竞争优势,支持建设相关产业形成发展支撑,支持特色产品销售增加收入,解决
IT(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正日渐变得明显,而随着其快速地发展,这种影响也正在飞速扩大和加深。项目管理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形势却令人瞩目,得益于该管理学科的先进性及人们对它的迫切需求。项目管理技术和理论在IT行业中的运用随着其产业的发展逐渐变得广泛和深入。而作为基础设施的IT硬件的发展也是水涨船高,产业价值逐年攀升。在当前发展形势下,虽有管理学科与I
局域网的正常连接运作是使用单位日常工作完成的必要前提,因此,局域网的日常维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切身工作经验,对局域网维护提出了几点看法。
近些年来,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卫星,无人机,医用植入式器件,共享单车等等,都因为无线技术的应用而不断发展。如何为广泛应用的无线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