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外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发现,神经损伤区形成了异常起步点,产生传人放电。这些异常的传人放电被中枢神经作为来自感受野的信息处理与识别,造成了痛觉过敏、持续性疼痛、感觉倒错等症状的出现。搞清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起步点电活动的离子基础与动力学机制,对阐明外周神经病变的病理过程、认识病理性疼痛信息的外周编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近的实验研究表明,损伤神经起步点具有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钠、钾、钙离子电流都参与了自发放电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损伤神经自发放电的节律极为丰富,动作电位序列的时间模式多种多样。认真观察自发放电的各种节律,并分析放电节律的变化,有助于理解起步点运动的动态过程,真正认识起步点活动产生各种节律自发放电的动力机制。 本研究顺序记录单位放电的动作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观察了损伤神经自发放电的不同节律,并观察了放电节律在起步点的钙离子流、钙依赖性钾离子流受到影响时表现出的一系列周期变化,发现了周期变化中的加周期分岔与混沌现象,并将实验研究与数学模拟相结合,深入地分析了这些现象的离子机制与动力学。 主要结果有: 1、损伤神经自发放电的不同节律 以正常克氏液灌流神经损伤区时,我们观察了59根纤维的自发放电。通过对长时间顺序记录的ISI序列(4096个以上)的分析,发现根据ISI序列的动力学性质,可将放电的节律区分为周期节律、阵发周期节律、非周期节律等基本类型。 2、改变损伤区[Ca++]o时自发放电节律的加周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