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摔跤流行于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的四寨、坑洞、寨高、黄岗等侗族地区,是集武术和娱乐为一体的竞技活动,它与国际式、中国式的摔跤以及其它民族式的摔跤有显著的不同。首先民俗学特征显著。它是在吹芦笙,踩歌堂、放铳铁炮的气氛中进行的,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其次它有独特的竞技特点和习俗规则。侗族摔跤是比较有个性的摔跤,不用手,仅以背和腰部、下肢为主的技法特点。第三,与艺术的结合。黎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将侗族摔跤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的规定,把侗族摔跤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黎平县四寨村因侗族摔跤而出名。四寨坐落在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的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都柳江水系上游四寨河环村而过,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365户,1670人,是纯侗寨村。其中建筑以鼓楼、花桥为代表,文娱以侗族大歌和侗族摔跤为代表。四寨民族节日有春节、三月三、三月十五“摔跤”节、“斗牛”节、六月六、吃新节、中秋节,最热闹、隆重的要数三月十五“摔跤节”、“斗牛节”,民族风情浓郁。2006年被列为县民族保护村寨。2004年10月19日,因侗族摔跤,双江乡被评为第七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2007年多彩贵州中侗族摔跤获表演金奖。2007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侗族摔跤获表演金奖。因此,对侗族“摔跤”发源地四寨村重点实地调研,系统地研究侗族摔跤本源性文化,进一步充实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对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史、侗族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充分发挥侗族摔跤这一独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