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新型非环状核苷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第二部分:新型咖啡酸五环三萜类酯的合成与药物活性研究。(一)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科研热点。目前已有的抗病毒药物中,核苷类药物占绝大多数。这类药物做为竞争抑制剂阻碍酶与底物的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对核苷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以期获得具有更好药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将经典核苷的呋喃糖环打开,成为非环状核苷,是核苷改造中变化最大的一种。自从无环鸟苷(ACV)被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以来,非环状核苷类化合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研究,已有多个化合物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在这些化合物中,非环状支链为双羟基烷基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由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3’,4’-羟基-2’-代丁基嘧啶或嘌呤类非环状核苷类似物,并对其进行了合成。合成路线一,由顺丁烯二醇出发,分别经过10步和11步连续反应,合成了互为对映异构体的两个核苷前体化合物(2’R,3’R)-1-(3’,4’-二羟基缩丙酮-2’-苯硫基丁基)胞嘧啶(13)和(2’S,3’S)-1-(3’,4’-二羟基缩丙酮-2’-苯硫基丁基)胞嘧啶(19),但由于核心步骤产率过低,并没有进行批量合成和衍生。合成路线二,由顺丁烯二醇出发,经过8步连续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消旋的2’-胺取代-3’,4’-二羟基丁基嘧啶或嘌呤类非环状核苷类似物,根据2’-位置胺基取代基的不同以及碱基的不同,总过合成了14个最终化合物(26a-n),所有最终化合物以及重要中间体的结构均经过了1HNMR、13CNMR和LC-MS分析验证,生物活性正在测试中。(二)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中,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近年来,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其溶解性、吸收性和降低毒副作用,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咖啡酸是一种天然的双羟基苯丙烯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寻找更好的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分子,本文设想将这两种天然产物直接对接,希望能够获得具有更好药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最终经过多步反应,本文将咖啡酸以咖啡酰基或是二氢化咖啡酰基的形式引入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3-位羟基,以较高的产率制备了3-O-咖啡酰甘草次酸甲酯(9a)、3-O-咖啡酰齐墩果酸乙酯(9b)、3-O-(二氢化咖啡酰)甘草次酸甲酯(9c)、3-O-(二氢化咖啡酰)齐墩果酸乙酯(9d)四个化合物。将9a-d与甘草次酸、齐墩果酸、咖啡酸以及咖啡酸与萜类化合物直接混合的混合物对照进行保肝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对接产物的保肝活性具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化合物9c,具有降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退黄(直接胆红素)的双重效果,同时对肾功能也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