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是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没有义务教育的奠基就不会有更高级次教育的高质、高效发展。义务教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石。我国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城乡间义务教育的差距问题较为突出。虽然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就注意到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出台了许多政策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还十分明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体制性障碍的消除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关键在于“统筹”:统筹规划、统筹预算、统筹人事,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四川省成都市于2003年10月开始大力推出城乡一体化战略,2007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3年至今,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义务教育领域也推出了多项改革、进行了多项试验、进行了重点建设。五年来,成都市义务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城乡差距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在义务教育发展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与经验。当前,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义务教育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对城乡统筹走在全国前列的成都市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经验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义务教育形成原因的分析进行拓展,提出有利于成都市以及其它地区进行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措施。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对义务教育进行了基础理论分析。首先,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给出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接着在公共产品理论的基础上,对过分析得出义务教育属于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混合产品,也可以说是利益外溢的混合产品。在弄清义务教育属于利益外溢的混合产品这一属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益外溢的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虽然义务教育属于利益外溢的混合产品,但实际中的提供方式与理论上利益外溢的混合产品的提供方式并不相同。笔者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解释了实践当中绝大多数国家是采取公共提供为主,市场提供为补充的方式提供义务教育的原因。最后,从教育公平理论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出发论述政府不仅应该向其国民提义务教育服务,而且应该提供均等化的而不是差别对待的义务教育教育服务。本论文第二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最近几十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大致勾勒出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轮廓。接下来从普及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入、师资结构、发展结果等方面总结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城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有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为城乡学生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服务的必要。接下来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所形成的城乡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为第四章提出政策建议打下基础。第一个方面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层面的原因。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第三个是对义务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财政政策方面的原因。最后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原因。本论文的第三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先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一系列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缩小普及水平差距、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缩小城乡经费投资差距、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等方面实施的举措和效果。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覆盖面宽的政策、措施,如:教育强乡镇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子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最后对成都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果进行了简单的评价。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从义务教育基本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入手,以成都市统筹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的相关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一些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统筹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建议。首先解决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问题,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壁垒。然后从义务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实施教育强镇(乡)工程调动乡镇政府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政策建议。其中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建议中包括加强政府和教育部门主导的流动(逐步推广和长期执行免费师范生制度、把“三支一扶”中的支教工作做到实处、建立完善合理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和促进市场为主导的教师流动两个方面。其次从教育财政保障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改革教师工资体制,有效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发行公债,利用公债收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利用加权公式增加小型学校的公用经费,以加大对边远教育的投入等政策建议。最后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的决策体制和将义务教育的发展纳入官员政绩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统筹发展的视角考察义务教育发展的问题,并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结合义务教育基本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原因分析部分较为全面、深入,为更好地认识我国义务教育的形成原因提供了有益帮助。本论文政策建议部分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如何更快、更好地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