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结构中,在几丁质合成酶催化下生成。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就能阻断几丁质的合成,从而引起真菌死亡。因此,几丁质合成酶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抗真菌药物标靶。抑制几丁质合成酶已成为抗真菌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现阶段寻求优良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对已知抑制剂进行修饰优化:二、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三、从已有抗生素中寻找潜在抑制剂结构进行再开发。这些方法筛选抑制剂都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本文基于生物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应用,通过模拟几丁质合成酶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并与若干化合物进行柔性对接,筛选出能够与虚拟几丁质合成酶高度匹配的化学结构。再经文献调研,最终确定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50)这一结构为母体,合成一系列的化合物,以期获得抗生性优良的强竞争性抑制剂。主要工作概述如下:1、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50)的制备:以1,3-环己二酮为起始原料,经迈克尔加成、肟化、肟重排、水解等六步合成重要中间体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2、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酰胺衍生物(64a-1)的制备:以不同取代基的芳香羧酸为原料,制备活性酰氯,再与母体合成一系列的酰胺化合物。3、用NMR、MS等现代技术手段确认新化合物的结构。4、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化合物合成的影响,获得相应化合物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5、进行了体外抗细菌与抗真菌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药物对细菌表现出了中等或者弱的抑制性,对真菌则几乎没有抗性。6、简单的分析了构效关系: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药物活性有较大的影响,邻位优于对位,间位优于对位;对苯环上利于增强化合物活性的基团,多取代优于单取代。本文中共得到化合物33个,其中有2个中间体,12个新化合物,其中取代苯类酰胺11个,杂环类酰胺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