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是全球能耗的增加,能源的大量消耗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其中建筑能耗占到全球能耗的四分之一。近年来,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建筑能耗还在不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能源索取又加重着恶劣天气的频繁出现,形成恶性循环。节能工作迫在眉睫,国家不断出台建筑规范约束新建建筑的能耗,也在不断完善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然而面对地域特征明显、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出于对建筑原始风貌的保护,它无法等同于普通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工作。节能工作固然重要,但传统建筑作为历史文脉的延续,对于它的原始风貌保护也不容忽视。徽州传统民居本身即属于历史建筑,这一特征就决定了在针对徽州传统民居节能改造过程中,除了考虑技术的热工特性,也要保证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徽州地区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特征、构造材料特征,走访经过改造再利用以及完全保持原状的传统民居,了解现有节能改造的情况,分析掌握外墙节能改造的不足与缺失。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传统外墙保温体系,扬长避短进而提出本文的空气幕墙保温体系。其次概述空气幕墙保温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即“空气柱”以及其他组成构件。分析“空气柱”的热工原理,阐述传导、对流、辐射三种传热方式在“空气柱”中如何进行,以及如何减少甚至避免三种方式热量的传递。根据实际构造需要,选择三种不同厚度的“空气柱”尺寸,通过热工原理理论公式计算,以及FLUENT软件的数值模拟,推导出三种尺寸“空气柱”相关的热工参数,通过数据反应不同尺寸厚度的“空气柱”在热工性能上的差异性,再择优选择热工性能较好的“空气柱”尺寸作为构造单元。最后结合热工性能以及构造设计需要,确定空气幕墙保温体系的其他构件尺寸,并结合徽州传统民居,从材料防火、防潮等角度出发,研究空气幕墙保温体系的构造方式,提出施工安装技术方案,完成从平面布局到立面设计直至细部构造,一套完整的空气幕墙体系在传统徽州民居中运用的实践工作。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不伤害传统建筑原墙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外墙内保温体系,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为传统建筑外墙内保温节能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技术支持。